波蘭設計師以VR讓住院病童「看」世界 體驗Skydive、與海豚暢泳
上網搜尋VR(Virtual Reality,虛擬實境),第一個彈出的相關搜尋是「VR女友」,VR在生活中總是擔任著娛樂的角色——遊戲、幻想、甚至性慾的投射,還能有其他可能性嗎?波蘭一位設計師就嘗試把VR放到醫療的範疇,讓身患頑疾而需長期住院的孩子「看看」外面的世界。
PIOTR ŁÓJ在13年開展Virtual Dream項目,和波蘭的診所和醫院合作,把和動物玩耍、騎馬、賽車的片段製成360度影片,把VR技術帶入兒童癌症治療的過程。透過在VR投影各類影片,讓病重孩子感受醫院外的世界,也舒緩漫長治療過程帶來的不適和挫敗。
VR不能治病 但助慰籍心靈
「VR最重要的潛力是把人帶去他們無法到達的世界。」他認為,無論是殘疾人士、末期患者、長者、在囚人士、還是創傷後遺症的患者,都能透過VR來改善生活質素。患病孩子長期住院、臥床,不能回家,也不能像同齡孩子一樣跑跑跳跳。然而他們的心理需要卻很容易被繁複的醫療過程活埋,把VR帶入醫療系統,或許不能「實際」地解決病症,卻能為他們帶來心靈的慰藉。
「有個女孩說她最喜歡拉斯維加斯噴水表演的影片,但那不是因為表演很精彩,而是當她回頭,看見滿滿的人群,那種全部人圍住她的感覺,讓她很高興,她甚至開始對著他們揮手!」也有孩子喜歡澳洲大草原和野生袋鼠帶來的寧靜;或者和海豚暢泳時腳趾頭癢癢的感覺。而下一步將會是360度的實時影片,把長期住院的孩子帶回自己的家中的房間,和家人朋友互動。
孩子回到現實後感失落?
Piotr進一步解釋,這種VR應用的樂趣是當下的,而非能帶來長期治療效果——至少此時此刻,這裏沒有痛苦,他們能短暫逃離去幻想世界,也希望能提供更多動力讓他們走過治療。當然那也是把雙面刃,「有些孩子在體驗完Skydiving之後很興奮,下一秒卻因想到自己在現實世界無法實踐這件事而感到相當失落,甚至更加沒有動力進行治療。」他說。
因此,在製作影片時也要非常小心,他先和醫護團隊協商,了解病患的情緒狀況,確保影片能達到最好的舒緩效果。在和Piotr的電郵訪問中,他多次提及沉溺VR的潛在禍害——逃離主義、人際疏離、上癮等等,這些可能的危險提醒著他,卻沒有阻止他繼續把VR技術帶到世界各地的醫院和診所。
「VR技術讓需要入住醫院、安養院和各種醫療機構的病人,帶來極大的精神慰藉,亦能短暫地逃離殘酷的現實。」他說。
當我們在談論VR時,總習慣焦點放在技術進步上,但如何讓VR應用有更多社會意義,也許是更重要的命題。上月,Piotr到港,在由香港設計中心舉辦的設計「智」識周分享經驗,未知本港的360影片製作人又會否考慮把同類型技術引入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