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展覽】比男人更前瞻 建築師 Zaha Hadid:女性發展多阻力

撰文:林芷欣
出版:更新:

在建築界,有一項榮譽媲美諾貝爾獎──普立茲克建築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由1970年代創立,直至2004年才有首位女性獲獎,那人正是Zaha Hadid。出身自伊拉克,在倫敦成名的她曾經說過:「作為阿拉伯人及女人,是把雙刃刀。」
除香港人熟悉的香港理工大學的賽馬會創新樓,早於80年代她曾為香港山頂設計《The Peak》,雖終未能建成,但一系列的繪圖正於香港展出,配以VR體驗,以Zaha Hadid的角度從山頂俯瞰維港。

香港理工大學的賽馬會創新樓,出自Zaha Hadid手筆。(archdaily.cn圖片)

在建築界,有一項榮譽媲美諾貝爾獎──普立茲克建築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由1970年代創立,直至2004年才有首位女性獲獎,那人正是Zaha Hadid。於2016年,她再下一城,獲頒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RIBA)金牌獎,同樣亦是首位獲獎女性。前衛及極賦未來感的設計,在九十年代開始被受矚目,香港人熟悉的2012奧運主場館倫敦水上運動中心、首爾東大門設計廣場,以至香港理工大學的賽馬會創新樓,皆是出自其手筆。作為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女建築師,出身自伊拉克,在倫敦成名的她曾經說過:「作為阿拉伯人及女人,是把雙刃刀。」

作為阿拉伯人及女人,是把雙刃刀。(Being an Arab and a woman is a double-edged sword.)
已故建築師 Zaha Hadid
80年代的Zaha Hadid,約三十歲的她,剛踏足建築師行業。(kadvacorp.com)

女性專業發展的難處

「女性要在專業領域上發展,是非常困難的,因為仍有不少路徑是女性無法進入的。不論你在做什麼,就因為你是位女性,你就不能進入。不過我不相信這定形仍存在於建築界之中。」Zaha Hadid如是說。建築師長久以來是男性主導的領域,正如建築界最重要的獎項普立茲克建築獎,在成立25年後才有首位女性獲得,至今亦只有兩名領獎人是女性。「在最近十多年,建築屆有巨大變化,近半數的建築系學生都是女生,而且你看到愈來愈多女建築師被受尊重、建立名聲。」「但這不代表是容易的事,有很多困難都是難以理解的,建築是一門非常艱辛的專業。」Zaha Hadid進一步以自己的感受作解釋。「作為一位阿拉伯女人,以及現代建築師,本是互不抵觸的。當我在伊拉克成長時,甚至有很多女建築師。但當我是一位阿拉伯人,還要是女性,當中所面對的巨大阻力是你無法相信的,有如一把雙刃刀一樣。當我作為女性被接納,阿拉伯人的身份又成問題。」雖被譽為當代最具代表性的解構主義建築師,但其實在她41歲以前,其被視為過份大膽、前衛的設計無一得以建成,甚至被取笑為紙上談兵、流於理論。

「我認為實驗是永無休止的。」是Zaha Hadid的座右銘之一。

其中Zaha面對最大的內在阻力,是傳統女性的角色定位。「有時女人會認為她們要完成所有事-工作、打理家庭、照顧小朋友,但其實這樣太多工作。所以我們要學憧自己不是什麼都能獨自完成,要相信別人能朝你的方向前進。團隊合作對我極為重要,亦是我的項目的完成的主因。」「我是打破了一些障礙,而是非長漫長的鬥爭。但這令我更堅強及要求精確,或許這也能反映在我的建築上。我仍會感受到阻力,但我認為這能推動發展。」Zaha Hadid如是說。

生於伊拉克巴格達,受父母開明的教育觀影響,Zaha Hadid自小已萌芽做建築師的夢想。(cnn.com)
年紀小小的Zaha Hadid,一雙大眼睛,非常可愛。(dailyentertainmentnews.com)

萌芽於伊拉克的建築夢

生於伊拉克巴格達,在50年代較開放的時代,爸爸畢業於LSE(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並回巴格達參與組織National Democratic Party,希望建設一個更民主的國度。在爸爸的薰陶下,Zaha Hadid自小就讀天主教女校,習慣跟穆斯林人、猶太人和平共處,明白到女性應不分種族,互相支持,亦促使她日後積極支援各項與扶植女性相關的基金;同是在巴格達的童年,亦蘊釀了她當建築師的夢想。「在我六歲時,我的姨姨在北部摩蘇爾建了一幢房子。負責的那位建築師是爸爸的好朋友,他常常帶模型和草圖到我們家。我記得當我第一次在客廳看到這些模型時,心裡起了悸動。」她的父母曾隨後送她到英國的寄宿學校,直至大學回到黎巴嫩的American University,主修數學;後轉至倫敦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修讀建築。「這樣的成長毫無疑問成就了我將來擔任專業工作。」她曾在訪問這樣回應。

關於伊拉克,她總是過往訪問中不願多談,可以肯定的是無情的戰火早已將她的出生地摧毀,雖然人面全非,但她總記得家鄉的風景。「我也懷念伊拉克。那裡的河流景緻是不受時間影響的。」土地與水,人與自然生態的融合,亦造就她將來的設計,特別是八十年代的「山頂(The Peak)」計劃的概念,對景觀的規劃,更可略見一二。

展覽展出多幅與《The Peak》項目相關的作品,部份從未展出過。(林芷欣攝)
除了觀賞畫作,場內的VR是最佳了解她幾何式繪畫的意念由來。(林芷欣攝)
影片詳細說明各項Zaha Hadid的建築項目,以及它們如何與人相連。(林芷欣攝)
除了她的畫作,展覽還展出一些手稿、草圖,拉近你跟建築師的關係。(林芷欣攝)

與香港結緣:未能建成的《The Peak》

去年四月,建築界傳來惡耗,年僅65歲的Zaha Hadid因心臟病發逝世,全球哀悼這位奇女子。在Zaha Hadid一生中參與多個建築比賽,其中奪冠而未有機會建成的,是在1982年一個名為「山頂(The Peak)」的私人health club項目,項目的選址正是香港山頂。「當我第一次到香港山頂,因為太大霧的原故,根本看不到風景,所以當時有了一個意念,就是要為置身在這建築物中的人,創造風景、設計情景。」「因為地理緣故,項目意念更像一個地質學或是考古學的作品,我畫出似是岩層的層次,在各層空洞間會形造成很多public domain(公共空間),供人享用。」

據說當年的health club內會有spa,但終因過於大膽前衛的設計及資金不足而並無建成。雖然你不能在內享受著Zaha Hadid的設計景緻浸spa,但最近倫敦Serpentine Galleries及其工作室,則將她生前最後一個商討的展覽,帶到香港,並展出多幅相關畫作及草圖。策展單位甚至將包括《The Peak》在內的四幅畫作,透過VR技術讓觀眾感受作品如何建構再解構,解構再建構,以Zaha Hadid的角度從山頂俯瞰維港。展期由即日起至4月6日,費用全免,欲一窺建築大師早期構想與意念的女生們,必定不能錯過。

ZAHA HADID: There Should Be No End To Experimentation展覽

日期:3月17至21日-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3月22日至4月6日-上午10時至晚上9時

地點:香港鰂魚涌太古坊英皇道979號康和大廈一樓ARTISTREE

費用全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