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BTQI】同志們更有創意?研究指「感覺格格不入」為創意來源

撰文:伍進權
出版:更新:
看看創業工業之內,不乏「LGBTQI」成員的蹤跡。而上圖(由左至右)三位清談節目主持人Ellen Degeneres、蔡康永和金星,都是「LGBTQI」群體中的一員。(節目截圖)

細看講求創意的工業之內(例如:設計、建築、大眾傳播、舞蹈、文化、攝影美容彩妝等等),不難發現行內巨人或知名人士都是「LGBTQI」群體中的一員。特別在時裝工業內,設計師就往往十男九「基」;而大眾傳播界內更不乏出色又有親和力的「蕾絲」。

究竟是「LGBTQI」人士特別有創意,抑或是他們只喜歡從事創意工作,定還是別有原因呢?

什麼是創意? 抽離式思考更有「Juice

個性相對顯得中性的孩童,創造力也相對較高。(Elise Gravel)

要有創意,就先要運用不同眼光看待這個世界,才能創造出與別不同的事物。換言之,平日習慣跳脫於主流意識形態之外,不被常規所限,會用其他方式解釋周遭人事,助人發揮創意。

心理學家Mihaly Csikszentmihalyi曾在書籍《Creativity: Flow and the Psychology of Discovery and Invention》提及:具創意的人懂得拋開刻板性別定型的心理包袱;而且,根據相關研究,個性堅強而強勢的女童和性格敏感細膩的男童更具創造力。換句話說,具創造力的孩子懂得抽離於主流價值觀及傳統社會取向之外,因此個性亦顯得相對中性(Androgynous)。

與此同時,Mihaly認為普遍個性中性的人接受能力及綜合能力較高,認知層面更為廣闊,懂得把握多元化而豐富的機會。

兩大創造力陣營:「新移民」和「中性人」? 感覺格格不入是關鍵

心理學家認為激發創造力關係,在於人當感到與主流價值觀格格不入時,成長經驗變得相對複雜,更懂得從截然不同的事物之間找到關聯,發展擴散性思維能力,有利於藝術創作。(Apple廣告截圖)

另一位心理學家Nagel Barber解釋影響創造力的關鍵,在於成長經驗:成長經驗愈複雜,創造力也愈強。而新移民和個性相對中性的人士與周遭環境顯得格格不入,不論是文化背境定還是價值取向都有別於主流觀念;因此,他們更容易考慮到事情的反面,擴散性思維(Divergent Thinking)能力優越,擅長於截然不同的事物之間找到關聯,有利他們投入藝術創作,創造出別開生面的作品。

在性取向、性別認同和社會角色之上,「LGBTQI」人士就像異性戀社會中的移民,與傳統性別定型、生活價值觀念、個人取向及世界觀等都有別於異性戀者,成長時的心理經驗複雜,不受常規所限,因此更易被講求創意行業吸引。所以在時裝工業、演藝行業、大眾傳播、美術界及音樂界等等界別,全不乏「LGBTQI」人士的蹤跡。

相反,生活經驗純粹而簡單,同時習慣受傳統價值觀所限的人,則比較循規蹈矩,容易受特定性別思考模式所影響,變相難去突破既有思維和社會價值。由此延伸開去,就能明白當人身處異地時,想法會突然變得豐富的現象。

綜觀以上種種說法,歸根咎底,激發創造力的關鍵亦不外抽離於主流觀念,運用不同角度看待事情,發展出與別不同的思維模式,才能突破既有局面。

(資料來源:Psychology Today和BrainPick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