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被形容為「玻璃心世代」 懂宣洩情感是優勢 哭泣不可恥?

撰文:許芷婷
出版:更新:

聽說,作一個成熟穩重的「大人」,處事要不慍不火。不平、氣憤或抑鬱,都要淡淡定定,裝作若無其事,照樣上班吃飯,作一個「正常人」。
可是,不論是近來筆者正在閱讀的一行禪師,還是不少心理學家都認為,情感是自我反照,情感需要宣之於口。

(dannyg/unsplash)

適時當個「玻璃心」一碰就碎 並不可恥

年輕時候都衝動,作百般蠢事,也無後顧之憂。記得有位前輩跟我們說:「為何你們要『怕醜』又怕失敗?年輕是最大本錢,你醜得起,又跌得起啊。」說話似樹根一般纏了下去,忽爾回望,年輕的界線在哪兒?難道現在就不能「醜」了嗎?

根據英國《每日電訊報》的報導,這一代年青人被稱作「玻璃心世代(snowflake generation)」,就似老一輩時時說的「現在這堆90後」。可以報導卻說那種說法並不公平,因為年輕一代看似十分脆弱,特別容易觸動情緒,而英國心理藥物學協會則在夏季會議中提到,年青人不是比老一輩更脆弱,只是他們更善於表達情緒。

冷靜地作何成年人,把衝動都留給小朋友。但把七情六慾都壓下去了,還算是一個正常人嗎?或許,情感怎樣也得找個出口宣洩,於是有些人創作歌曲,有些人走到商場唱歌,有些人在家中打千字文,當中有一半是髒話。宣洩是種需要,在適當時候當個「玻璃心」,一碰就碎;或適時地當個「小朋友」,並不可恥,甚至是種需要。

【點圖即看】情緒襲來,如何是好?

情緒使人推出 甚至使社會進步

情緒既是一種對照,宣洩除了對身體有益,還有甚麼好處?在《今日心理學》中,文化心理學家Marianna Pogosyan就寫了一篇有趣的文章,指情緒有用,除了反映自身,生命因為七情六慾而變得有趣,更有其他有意想不到的功效。

她指出,即使是憤怒,也有用。她說:「憤怒是改變社會的動力。它驅使我們嘗試改變周遭的事物,因為我們看到甚麼是錯的。有些情緒,本來就是有建設性的,而不是破壞的。」

參考資料:Psychology Today, Telegra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