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捨離】《衣櫥減法》只需1條問題:每件衫10秒 整理不超3小時

撰文:許芷婷
出版:更新:

前一陣子,與友人說起「斷捨離」,大罵:「斷甚麼斷,身外物給我快樂,能買得到得快樂,抵到爛!」

慵懶的筆者當然喜歡這說法,由人到物,筆者巴不得喜愛的不斷增加,舊有的卻依然留守,不捨也得。可是,這有違來來去去的自然定律,人的時間精力有限,空間則會匱乏。曾聽戲言:「女生要學會捨得,就先要征服自己的衣櫥。」而《衣櫥減法》一書則在序言中寫道:「請告訴我你的衣櫥。」其實就是在邀請她:「請告訴我你的故事。」

《衣櫥減法》的作者陳麗卿是形象顧問,曾任設計師,亦曾自創品牌,對於「征服」衣櫃,十分有心得。(readmoo@instagram)

「斷捨離」只用十秒考慮 整理衣櫥不要超過3小時

說到收拾家居,總是讓人卻步。但《衣櫥減法》則指出要整理衣櫃,不應該花太多時間,一件衣物不應花超過10秒,而整理衣櫃,則不應花超過3小時。她建議,要整理衣櫃,就要先準備下列物品:

她指出,只問自己要不要丟掉,只會令自己陷入苦苦思索之中,最後甚至都整理不了。因為,要是你真的能爽快決定的話,大概也不會塞滿衣櫃了。因此,在分類時候,可先把作者稱之為「毒藥」的衣物區分出來,把它們放到「丟棄」的箱子中:

【點圖即看】何謂「毒藥」衣服,必須放棄?==>

然後,再把剩下的衣服一件一件拿出來,問:「這衣服適不適合現在的我?」以直覺做出最直接的回答。作者在書中承諾,這樣的方法出奇地有效。

(Artem Beliaikin/unsplash)

說一個有關衣櫃的故事:衣服去留,讓你重新審視自己

筆者一直覺得,所謂「斷捨離」,不是要捨棄所有,讓自己成佛似地兩袖清風。生而為人,既入塵世,便自然有所執着,戀戀過去,或以身外物堆砌自我,不過人之常情,要是快樂,又何以不為?

因此,筆者喜歡「任性」、「不instagrammable」的「斷捨離」方式;不似一般「KOL」,木色衣櫃只剩黑白灰,還有一半懸空衣架。而《衣櫥減法》的作者陳麗卿是則提出一個很有趣的說法,筆者很是認同,也認為這是收拾的意義。她在書中寫道,重新審視自己的衣櫃,也似重新審視自己,那些「捨不得」的想法從何而來?是值得記念的校服?是大學校的宿舍T-shirt?是名牌衣服,所以丟掉實在太可惜?是萬一有一天需要那樣的衣服,丟掉便會後悔?

對衣物如是,對人生中的人與物又如何?重新檢這些想法與價值觀,「征服」自己的衣櫃,不必是要令衣櫃空空蕩蕩,而是,起碼我們得有意識,在我們「不捨得」甚麼的時候,便是「選擇」了什麼,跟自己過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