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的藝術】被拒絕又如何 別眨低自己價值 誤把自尊心當喜歡

撰文:許芷婷
出版:更新:

在電影《Yes Man》中,Jim Carrey本是一個對甚麼都說「不」的人,卻參加一次「Yes Man」講座中,改變自己,變成事事說「Yes」的人。不過,電影最精彩之處,還是在前妻要求復合的時候,他說:「No」。
好好拒絕,與好好接受別人的拒絕,也是一種生活哲學。

(《Yes Man》劇照)

長大後,說「不」會傷得更深

要解決問題,就要先知道它的根本。根據心理學家Suzanne Degges-White在《今日心理學》的文章,我們所建立的自信與自我,當受到拒絕時,在成人身上的影響會比在小孩更大。

她解說,小時候我們勇於嘗試,時時會測試自己能達到哪程度,面對跌倒與失敗,早已習以為常;但在長大後,便會愈來愈少不敢嘗試,遭到拒絕便漸漸變成一件不可接受的事。

(《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劇照)

情感不由自己 但行動是可以控制的

與心儀對象交談,往往步步為營,害怕那麼一兩句會惹對方生厭,也不時過份解讀對方心意,對方稍為冷淡就會視之為拒絕。這份心情確是可愛,可也會令我們不自覺地眨低自己的價值,誤把自尊心當是喜歡。

記得一次友人分享,曖昧對象突然愛理不理,覺得十分難受,從前都沒覺那樣喜歡。席間有人提醒:「遭人拒絕,誰人都會覺得不是味兒。但要分清楚,是真的喜歡,還是不甘自我遭人拒絕呢?」Suzanne提醒,當一個人愈是不斷乞求對方垂青的時候,在對方眼中的價值便會愈低。她建議即使情緒不能自己,但做甚麼與不做甚麼,卻是可以控制的。求之不得時,應先冷靜下來,不要做一些日後會後悔的事。

心理學網站Psychalive也提出了建議,面對拒絕,我們應該如何自處?

資料來源:Psychology Today, Psych A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