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就係中女?】研究團體建議將青少年定義擴大至24歲
你身邊有沒有朋友只因懼怕要為關係負責任,所以明明喜歡卻不敢說出口?又或只選擇短暫交往,不時更換伴侶,且對象越來越年輕,藉以緩解被要求結婚組織家庭的壓力?又或乾脆一直單身?
澳洲近日就有研究團體建議將年輕人的定義擴大至24歲。你是不是其中一位不願長大的「大細路」?認不認同香港年輕一代中不少人都患上了「彼得潘症候群」?
「彼得潘症候群」(Peter Pan syndrome)的說法並非第一日出現。「彼得潘症候群」並非一種疾病,而是用來概括不想長大或不會長大的成年人。擁有「彼得潘症候群」的人缺乏一般人認為「成人應有的特質」如負責任、獨立、敢於面對困難,而且亦會延後完成「成年人的里程碑」如考車牌、結婚、搬出去住等。
最近,澳大利亞皇家兒童醫院的一群研究人員經觀察後發現「彼得潘症候群」問題嚴重,建議將「青少年」的定義由原來的10歲至19歲,擴至24歲。他們經研究發現,今日的「年輕人」比起20年前的年輕人,較遲開始性生活及考得車牌,甚至依賴父母的供養。
回看亞洲地區,日本近年不婚、低慾望等問題嚴重,許多年輕人甚至選擇「草食」,乾脆不與任何人發生任何關係,過簡單的單身日子。而這些問題近年亦開始蔓延至香港。比起上一代,現代香港年輕人的愛情選項方面亦有明顯轉變。你身邊有沒有朋友就是因為懼怕要為關係負責任,所以明明喜歡卻不敢說?又或只選擇短暫交往,不時更換伴侶,且對象越來越年輕,藉以緩解被要求結婚組織家庭的壓力?又或乾脆一直單身?
而澳大利亞皇家兒童醫院亦發現智能手機的興起加劇「彼得潘症候群」。全世界約有75%的青少年使用智能手機,而手機在他們的人生中佔據重要的角色,亦對年輕人帶來深遠影響。他們指出當人可以在舒適的沙發上與別人視像通話,大家就開始減少面對面的交流;當人們可以憑藉手機程式就獲得各種美食,大家就不再珍惜到處搜羅美食的樂趣;當大家習慣憑AV取得快感,慢慢就變成必須依賴AV才可勃起。而上屬舉例的論點,均實實在在有學術研究支持。
延伸閱讀:【100種女生】14歲離家飄泊後回鄉:現代藏族女生因經歷學會謙卑
上一代常常說今日的年輕人情緒化、「唔捱得」、害怕孤單與寂寞、恐懼失敗,就如《人間失格》作者太宰治所講般:「膽小鬼連觸碰棉花都怕受傷」。可是,就香港的情況而言,樓價、物價高得離譜,一個普通打工仔的人工壓根兒連照顧自己都已異常吃力,豈敢輕易許下承諾?是不想,還是做不到?是純粹個人的懦弱,還是社會有份加劇「彼得潘症候群」?
不過,「彼得潘症候群」也不是一面倒只帶來壞處。因為社會整體成長延後,讓未成年人飲酒和青少年懷孕率明顯降低。另外,青少年最明顯的特徵之一就是反對既有框架、渴望嘗試新事物,而「彼得潘症候群」可讓社會保持一定的活力,提高處理信息以及適應變化的能力。
其實社會環境一直改變,不應以兩代成長環境壓根兒不同的人作比較。與其一直抱怨年輕人不思進取、不求上進、不負責任,不如集思廣益,一起思考可以如果解決眼前的社會問題,不是更有意思嗎?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