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掃除】勿墮捐贈陷阱!6招教你「更有效」丟棄舊物
拜託,沒朋友想收留你不要的東西。
舊物待領 放到連自己都忘掉
收拾時,一不小心就會掉進雞肋的迷思,家母便是個好例子。下定決心要執屋,一櫃舊陶瓷擺設,小心翼翼地逐件抹塵後放A4紙箱;用了三五七年的打印機,堅持要抹乾淨再放回新打印機的紙箱,明知size不對也要硬塞;再來就是佈滿歷史戰績傷疤,早已壞掉輪子的行李箱,又是重新給它清潔好,她不是有儲物癖,而是希望等到合適的人、合適的時間才將物品轉贈。結果三年之後又三年,舊物不是乏人問津,就是收得太密實,連自己都忘掉了;結果,是每年就像玩俄羅斯方塊般,將物品左塞右放,最後置滿一屋Game Over。她絕對稱得上是個「收納達人」,但空間,卻沒因此變得更明窗淨几。
你的朋友,實在不需要你的舊物…
有些人對物品的執著,就是連捐贈都覺可惜,但其實除非那物新束無缺,狀態良好而你又剛好不合用,否則你的朋友,實在不需要你的舊物,或再說得坦白點:要是你覺得丟棄很可惜,何不留來自用?卻添置了新的?在《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一書,作者近藤麻理惠一句「表面上裝作好意,實際上是把丟掉自己東西的罪惡感推到別人身上」實在形容得到肉。
舊物能被重用當然值得嘉許,但這種跟舊物派對、交換衣櫥的情況不同,朋友沒有主動自願參與,有的只是你一廂情願的自我感覺良好。真正的丟棄概念,是建基於你對家(靜態)與人生(動態)的一種想像,對生活的重整。並不應陷入「凡事丟棄,便是浪費」的迷思,丟棄可換個形式捐贈、回收,但重整應該是一次性、不常做,之後亦應貫徹「慎買」宗旨。
【天佑花蓮】為何大家都愛?曾經打工換宿體驗:難忘佛系寧靜美!
你的家,也應有Mr. Right
既然你會選定事業,不會東做西做;愛情會鎖定對象,不是見一個愛一個的話,你的家、你的房間也應有Mr. Right,換個說法,就是近藤麻理惠的宗旨-「只留下讓你心動的東西」。說回頭,《斷捨離》的「斷」也有點異曲同工,作者被瑜伽的「斷食」概念受啟發:只有斷食過,再次接觸才學懂感激平常食物。
要是真正割斷與舊物的關係,說難非難,整理書籍和個人經驗,還是有步伐可隨:
預先網上搜尋好理想家居/房間圖片,貼在當眼處提示自己;
將時間鎖定於「現在」,當下沒需要、沒有用的統統捨棄;
收捨要一次過,一口氣下完成,記得盡量選無家人左右的時間;
疑似朋友會有用的,立即拍照傳給他,要的留,不要的丟或捐,不要長期「暫存」在家;
狀態良好的不妨上載至二手賣物網站、拿去寄賣店,同樣道理,定一個時限遷離家中。
重要的一點,丟棄前記得將物品簡單分類,再拍一張照。如收拾衣櫃時,按上衣、褲、裙,或是深、淺顏色作簡單分類,組在一起平放拍照。完成整理後再看回照片,便知道哪些物件你經常買,卻原來並不適合,以後便可減少錯誤消費。
捐贈大晒?認清殘酷真相
沒錯,多餘的你大可以捐給慈善或回收,但殘酷真相是,相關單位根本無法儲存海量舊物,香港二手市場亦不如歐美般盛行。即使在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發展地理學系講師Andrew Brooks曾估計,只有10%至30%的二手衣會在英國國內販售,其他的即使逃離堆填命運;亦或如世界貿易組織針對非洲國家馬拉威的經濟研究,賤價二手成衣正摧毀發展中國家的生產業。說到底,我們需要丟棄的,還有那無窮無盡的購物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