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day Challenge】3星期不光顧連鎖店:唔買ZARA得唔得?
下班後,渴了便到便利店買瓶水,再到超級市場買個飯盒或是雙餸飯,相信是不少上班族的寫照。
購物是對生活的投票,一分一毫反映著你對店鋪和品牌的取態,亦會對所謂的「霸權」有所影響。一切只在乎你願不願意花力氣去改變,這次筆者嘗試了三星期不光顧連鎖店,困難,但未嘗不可。
嘗試這個挑戰的原因,是因為在六年前曾訪問發起「一年唔幫襯大地產商」的龐一鳴。談及消費,他當然希望大眾在消費前能三思,但亦明白如柴米油鹽般的消費實在難以避免。他在著作中指出良心消費比投票更能改變香港,他亦說過:「除了減少消費,我們更可以考慮消費地點,令消費變得更有價值。」
筆者這次的挑戰,當然遠遠比不上龐一鳴,如果要挑剔的話,我乘巴士上班已算失敗。選擇性消費是我在這幾年都盡力做的事,做不做到,只是看你上不上心。
【第一星期】可有可無的消費 要避免也算輕鬆
因為換了新電話,而不想在連鎖店購入手機套,筆者特意到深水埗物色便宜的手機套。可能你會說鴨寮街的手機套都由內地入貨,倒不如在淘寶購入,一定會更便宜。先別說貨品產地,我除了因為希望在購入前先看貨物真身,而放棄網購外,更希望可支持深水埗的檔主們。
新屎坑,三日香。因為開始了挑戰,總會雄心壯志的覺得會一切順利。本來筆者亦並非連鎖店常客,因此心中總會信心加倍,甚至把小事化大,視為自我挑戰。
難得到深水埗,老是覺得要吃一串燒賣才夠完滿。因為方便,本來打算到龍津買一串,誰知突然驚覺龍津也是連鎖店,於是我便往回頭走。我花了點時間走到南山邨,光顧邨中小店。姨姨在傳統的腸粉車上剪著熱騰騰的腸粉,配上飽滿的燒賣,對答用心有禮,絕非流水帳,這是連鎖店中難以感受到的事。
第一星期只是單純的集中在非必要的消費,以為通通避開已是成功的一半,但我實在太天真。
【第二星期】難以購入食物 開始感到灰心
我習慣工作前會帶備口香糖,有天到柴灣做訪問,剛好口香糖都吃光了,便打算在柴灣小店購買。柴灣港鐵站鄰近一個商場,裡面都是連鎖店,而港鐵站內亦只有兩間OK便利店。不熟悉柴灣的我,誤打誤撞下發現港鐵出口旁的報紙檔,卻意外地沒售賣口香糖。也許是因為來貨貴,難以保持比連鎖店低很多的標價吧。到底在不知不覺間,這些愈來愈少見的攤檔起了多少變化?面對通漲,每次收入只有幾塊錢的檔主,到底有多難捱?
因為在佐敦的獨立健康食品店購入了奇亞籽,打算混合乳酪成為早餐,飽肚又可以清腸胃。但乳酪這種可食用期限短,又需要長期雪藏的食品,哪有一家非連鎖店會入貨?至少我想我住的區域沒有。想到這裡,突然有點灰心。這兩個星期,我在街上渴,我可以在報紙檔買水;想吃早餐,我可以在小店買麵包。但如果我要長期堅持不光顧連續店,難道我的飲食習慣也要連帶地改變嗎?
【第三星期】衣物店減價潮 抑壓物慾最煎熬
捱過了那些可有可無的消費,甚至選擇用清水而非乳酪去食用奇亞籽,我自以為自己像出家人般心如止水,直至我走到中環街頭。因為工作關係,出席品牌下季的單品預覽時,儘管心內靜靜似是湖水,也會泛起了漣漪。朋友都以為我看見華衣美服都不為所動,事實上是因為單價總會偏高,所以往往都是遠觀而沒有褻玩。
回到現實,我走在中環街頭上,內心實在是萬馬奔騰。單是短短一段的皇后大道中,Zara、Topshop、giordano ladies,還有我喜歡的COS都在打折。當食物都可以改變,如果失手在非必要的衣物上,似乎有點反智、有點失禮。物慾這個魔鬼不易對付,幸好在進店前,努力回想家中已有的衣物,再反問自己:「乜你真係無衫著咩?」總算勉強過渡。
不光顧連續店,對衣服的慾望又如何得以舒解?香港還有很多獨立小店,讓你找到不同風格的服飾,有的從日、韓入貨,有的是自家製作。後者當然價位偏高,但剪裁較適合香港女生、質料亦較佳,可穿期較長,可以取代幾件連鎖店的衣物。
後期:
三星期的挑戰,勉強成功不全因我意志堅定,而是因為花錢光顧連鎖店的是家母。試想想,我儘管帶飯盒上班,內裡的米,難道不是在超級市場購入?我晚上吃的飯後果,也許也是連鎖店的貨品。
百份百不光顧連鎖店,在現代社會也許難以實行。但只要把部分消費轉移往小店,除了幫助小店生存外,建立一個具競爭力的環境也指日可待。
延伸閱讀:
【30-day Challenge】將手錶調早半小時當jet lag 戒掉遲到惡習!
【30-day Challenge】高纖「整腸」30天:就是要朝朝暢通無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