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種女生|打羽毛球20年不厭倦!正面應對骨癌、欺凌練成強心態

撰文:朱加曦
出版:更新:

100種女生|未曾失去不知每件事的珍貴,在思想仍懵懂、剛認識世界的時候,傷殘羽毛球運動員林芷煖(Calista)便要面對死亡的課題。這彷如越級跳的難題,她在10歲時罹患骨癌,進行無數次化療後,幸運地撿回一命,卻失去左臂骨。不過,她都沒有放棄,不僅於羽毛球界打出優秀成績,亦勇敢分享自己的抗癌故事。這是隔3年後與她再次見面,個性依然開朗和正面,對所有事的想法都放很開。

眼前的林芷煖,人生約有三分二時間都在打羽毛球,能夠堅持熱誠實在不易。(01女生)

用生命打羽毛球

台上一秒鐘,台下十年功,運動員的練習時間,遠比想像中多。眼前的林芷煖,人生約有三分二時間都在打羽毛球,能夠堅持熱誠實在不易。自小三起接觸羽毛球,林芷煖便被當中的控場氣氛吸引,「可以自己掌控全場,簡單約一兩人便可對打。」當時除了羽毛球,她還會打籃球,但因較難與隊友約時間練習,加上她又打趣解釋喜歡「室內有冷氣」,故最後選擇前者。

僅從外表來看,若不是看到林芷煖左手臂上的七吋長疤,或會忘了她在年少時,因癌而手臂被換上金屬骨。由於被切走部分肌肉,她表示初時整隻手不能動彈,只能活動手指,須進行物理治療,並拼命鍛鍊背部和後肌等肌肉。而現時,她亦不能舉高手、拿重物和舉機自拍等,生活上略有不便。

這遑論打羽毛球時的無奈和痛楚,她憶述不是每次都痛,「通常是(金屬臂零件)脫出來時,令整隻手移位,並限制全身的活動,連挺胸動作都做不到,需要上半身傾前,再自己弄回去。」聽到這裡,相信大家光想像已感到痛,但林芷煖卻堅持在賽場上拼搏,靠意志得到力量,「我之前帶傷比賽,不僅膝蓋半月板移位,雙腳亦打到生水泡,賽前連走路也艱難。但下場後,你須要硬著頭皮踏地和奔跑。」

在場上當然感覺到痛,但你不會將痛楚放在你的焦點上,那時全都是靠意志力去堅持。
林芷煖
現時,林芷煖不能舉高手、拿重物和舉機自拍等,生活上略有不便。(01女生)

骨子裡的羽毛球熱誠

二十年並非短時間,從小孩到長大,多少人放棄了多少事,然而林芷煖卻對羽毛球從一而終,每周無間斷練習,這種單純的「喜歡」更應珍惜。林芷煖認為,自己對羽毛球的熱誠隨年月遞增,「不會一開始便很喜歡,我覺得是慢慢培養,令它成為你的興趣。如果我不繼續做運動員,定不會迫自己每周做這麼多天運動,屆時身體會變得不一樣,我不喜歡這樣的自己,所以現時有個目標驅使自己每日運動,我覺得是件開心的事。」

相信不少人都知,在商業主導的社會裡,運動員不僅在訓練上要夠忍耐,日常生活也要「捱得」。若能重新選擇,會否再選運動員為職業?林芷煖信念堅定,「沒有後悔,很開心自己做這個決定。」她形容羽毛球已是身體的一部分、留在血液裡,「每日都會對著它,甚至在跑步和發夢時,都會想起它,然後驚醒。」

希望5年後的自己可以保持初心,繼續做自己喜歡的事,多點欣賞自己。
林芷煖

很多人認為運動員是與時間競賽的職業,到了某年紀便要另謀後路,不過在近幾屆的奧運中,也出現一些較年長的選手,告訴大家「自己還是有能力的」。有關退役,對林芷煖而言還是個陌生的詞,「會看身體的能力,若然還行的話,我都想繼續試。」她未想到羽毛球以外的工作,只想到環遊世界,如飛非洲和埃及等國家冒險。

有關退役,對林芷煖而言還是個陌生的詞,「會看身體的能力,若然還行的話,我都想繼續試。」(01女生)

一次化療的痛楚:我想死

林芷煖在拍攝和相處期間,一直都很愛笑,而樂觀個性背後,其實有著多個辛酸經歷,促使她長大並練成「強心臟」。記得3年前訪問她,也是被她的抗癌故事吸引,在年輕的10歲時,她突然罹患骨癌,從患病到康復的約一年間,她共進行28次化療,並在住院時見證生死,所承受的心理壓力可想而知。而在康復後,她亦難以適應校園生活,甚至被同學開玩笑和欺凌,這一切她現時都侃侃而談,不覺得是件難以回想和啟齒的事。

「我的左手會痛,痛感由肩膊蔓延至手臂、前臂、手掌和手指,就如你運動後會感到痠軟般。」林芷煖憶述發現患癌的經過,「初時以為運動受傷, 父母帶我去看專治運動員的跌打師傅,但覺得沒用,故轉往另一間,該醫師一看便認為是骨癌,建議到醫院檢查。」那是個剛放學的下午,她帶著一個毫不知發生甚麼事的心情,在醫院內照X光後,突被告知不能出院,並要坐救護車,由屯門醫院被送往威爾斯親王醫院進行治療。

化療的痛相信難以想像,林芷煖直言每次也不想面對,指當時逢星期一便要接受化療一次,「都生不如死。」有次由於劑量稍大,副作用特強,須被轉至隔離病房,「又痾又嘔又失禁,完全控制不到自己,連起床也不行,整個人都處於混亂狀態。」她因此不停發瘋,甚至說出放棄說話,「『我想死』,為何不能就這樣死去?為何還要醫治?」不過隨著副作用稍為紓緩,她亦變回冷靜。

「那次他病情急轉壞,連聊天和說再見的機會都沒有,突然便聽到他走了的消息。」(01女生)

10歲經歷生死:說再見機會都沒有

林芷煖曾說過,在抗癌期間有班小伙伴,大家會在病房內打機玩耍,「我們逢周一都會一起入院,剛好能夠編排4張床對著。如果看到對方不舒服,便不會隨便騷擾;如果他精神,便會自動找你打機。」不過,有次其中一位小伙伴突然離世,「通常化療後狀態超不好,需等到星期四、五,狀態變好點才能跟他說話。那次他病情急轉壞,連聊天和說再見的機會都沒有,突然便聽到他走了的消息。

生命很無常,很多事不能控制,甚至很多事我也未必控制得到。10歲便要經歷這些事,上了一大課。
林芷煖

從被欺凌中練出強心態

經歷抗癌一關,後面的路也崎嶇。林芷煖較正常中一生遲入學半年,加上因化療頭髮掉光,令她飽受同學們的奇異目光,「一個光頭的女生穿裙子,加上遲半年入學,踏入課室時其實也挺害怕。」她提到在生日當天,正好是愚人節,回到校時被同學將自己的椅桌,拖到教師桌旁,她頓時被譏笑聲包圍,加上很長時間沒有朋友,令她不想回到學校。

不過,隨時間長回頭髮,這情況得以改善,她亦發現自己想太多,「當我長回頭髮,便交到朋友,他們告訴我那時想跟我聊天,但不知如何開口。」同時她亦增值自己,透過書本和電影豐富內心,「看一些鼓勵自己的說話,覺得會多接受和肯定自己。」

林芷煖現時也會間中做義工,以生命影響生命,有時對方的正面態度,亦會讓她有所啟發。(01女生)

「再病不知如何面對」

因為身同感受,林芷煖現時也會間中做義工,以生命影響生命,有時對方的正面態度,亦會讓她有所啟發。她憶述上周與一個10多歲少女通話,對方的腳患有骨癌,並須截肢,「對方父親問我當時癌症有否進入肺部?這情況很嚴重,你須要進入骨髓房更換骨髓,很容易因此離去。而她的癌症已經入肺,須要截肢。」

雖然聽來心酸,但林芷煖佩服對方的冷靜心態,「她完全不怕表示,『還不是這樣,也要繼續、不能選擇』,心情比我想像輕鬆一百萬倍。若我不是換骨手術而是要截肢的話,都會有很大打撃,你要知道進去(手術室)的話,便會失去一隻腳,但她還可以跟父親談待會去吃甚麼,我真的覺得她很厲害,而且很正面,反而在想之後如何用好義肢。」

若你問我再一次得癌症的話,我唔知自己能否面對。因為我要再重新開始醫治,再經歷這麼多手術和化療,我怕身體會捱不住。
林芷煖

母愛成支柱

由生病到做運動選手,林芷煖最感激的後盾便是母親,在抗癌時幫她半夜起身倒嘔吐物和小便,又要計算每日喝水量,「這樣厭惡的工作,我知她會很不喜歡,也很怕這些事。她連廁所都不敢洗,但她要照顧我,我康復後她和家人都很支持我做喜歡的事,沒有給我壓力。」母愛的偉大,也許正是林芷煖一直堅持不懈、努力向上的最大推動力。

攝影:歐嘉樂 Max Au
造型&採訪:朱加曦 Kristie Chu
化妝&髮型:鄭嘉晴 Sarah Cheng
藝人/模特:林芷煖 Calista Lam
服裝提供:Mardi Mercredi
場地提供:臺北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