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種女生|香港首位女蒸餾師 堅持全本地製造 打造代表香港琴酒
【100種女生/創業女性】提起酒,或許有些人會視之為消遣娛樂,而對於阮澔(Dimple)而言,酒或是她的代表詞之一,她不僅愛酒,更愛酒愛到要造酒。由2017年起開始研究,最後更成為香港首位女蒸餾師,與夥伴打造出香港第一間琴酒(Gin)蒸餾所 Two Moons Distillery。蒸餾所更是源用本地原料入酒、宣揚香港精神與文化。
攝影:黃寶盈
Two Moons Distillery 一路走來第5個年頭,能夠由香港本地製造,再一步步走到世界舞台,進駐亞洲不同地區的酒吧,一切全靠阮澔(Dimple)與張曉明(Ivan)的堅持。兩人歷經尋找生產設備、說服德國傳承至第四代的蒸餾器品牌慕勒(Muller)、申請「酒類製造商牌照」等困難,才令Two Moons Distillery 最終在2019年正式面世。
Dimple 提起這段仍在繼續的「酒程」,她只笑言一切都是順其自然。回想起這一切的起點,全因2014、2015年時的一杯Sipsmith Gin,令她意識到琴酒都可以如此具備層次感與風味,初嘗到富故事性的琴酒魅力,更燃起她的好奇心。
本著興趣,Dimple 辭去原本程式師職業,與合作夥伴 Ivan一同到英國到訪多間手工蒸餾廠,誰知這段旅程竟改變倆人,機緣巧合下更自製出第一支 Gin。
當時在英國,造了第一支手工Gin,回來後與香港朋友盲飲(blind tasting),與知名大品牌的Gin放在一起,大家不約而同地選中我那款手工gin。多次blind tasting後,直覺跟事實證明:我的酒被大家喜愛,所以就繼續下去。
熱誠成燃料 十年磨一劍
Dimple 指當初只是源於興趣,誰知有這般振奮成果,直覺令她再從詳計劃,將興趣化為長期的目標,因而再次前往英國深造修讀。深造過程中,對Dimple 而言,最難忘是要經過上百次的調整與練習,熟習每款成份的獨特性與實驗結合,一次又一次的經驗成果,不單充實了她的知識,更讓現時Two Moons 的Signature Dry Gin雛形誕生。
雛形誕生後,反疊改良後,令Dimple 與Ivan選定12種草本植物,做出一支真正屬於自己的手工Gin。
Gin 的製作門檻不高,但同時具有相當豐富的發揮空間,最吸引我的是能夠隨心發揮,蒸餾出香醇的故事。
堅持本地製造 傳承香港精神成實體
深造打造出首支正式手工Gin 後,從「門外漢」邁進專家的身份轉變,雖然烈酒蒸餾行業仍是大多數以男性主導,亦無阻Dimple 繼續前行,她更萌生出「香港製造」的念頭;由本地蒸餾、本地材料以及靈魂故事均堅持香港出品。
為了本地蒸餾,不惜籌備2年去打造一個有牌照、有LUNA 蒸餾器的蒸餾所。而蒸餾所的取名,除了記錄得來不易的LUNA ,亦想大家記得與平地上的月亮,與LUNA 平行相交、相見的當刻。
Dimple 亦堅持小批量手工製作,將能夠代表香港的元素注入酒體:例如重塑、代表涼茶歷史的「五花茶氈酒」 、用上本地出產四季柑釀造的「香港四季柑乾琴酒」。想造出獨特口味的琴酒,過程亦需要一定耐性,例如「五花茶」、「四季柑」等口味,不能以尋常方法釀造,高溫會令材料變質,「五花茶」更要預早17小時浸泡隔籬再蒸餾才成,每次造酒都要力盡心思。
香港仍有好多好叻的人,希望透過Gin 去表達香港故事,承載更多值得香港人欣賞、認識的事與文化;亦想推動香港琴酒文化更為成熟。
隨時代巨輪向前,「獅子山精神」日漸式微,恍似成為過去的一部分,被娛樂之上、快捷便利的速食節奏取而代之。其實在發展急速的奢華表象下,仔細發掘仍有不少值得令人佩服,香港文化並不只得一面,好比一座山脈,仍有數之不盡的樹根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