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唱片不敵時代巨輪瀕全線結業 黃志淙感婉惜:大趨勢係咁!

撰文:黃浩晉
出版:更新:

又一間唱片店不敵時代巨輪!

屹立香港29年、「香港唱片」(Hong Kong Records)宣布,旗下金鐘太古廣場分店將於下周三(6月27日)結業,往後僅餘尖沙嘴海港城分店繼續營業,它的結業,令不少網民概嘆,因為從今又少一個讓人駐足試聽不同唱片的地點。

80年代金鐘起家

據資料顯示,香港唱片由熱愛音樂的蕭勁展創立,前身是小型唱片店「Do Re Mi」,早於1985年已在金鐘廊開業,4年後遷店至對面的太古廣場,彼時店舖面積只得200呎,及至90年代初期,小店易名「香港唱片」,走高雅格調,由於選址決定顧客群,故很快已變成中產樂迷聚腳地,店內除了一般唱片外,另設爵士與古典音樂專屬房間,讓一眾發燒友專心尋寶,另一方面,它是香港較早期同時主打唱片及影音產品銷售的唱片店。

「香港唱片」的中產格調,堅持以音樂為主,與蕭勁展先生有莫大關係。蕭勁展原為香港管弦樂團的小提琴手,曾為羅文、Bee Gees等巨星演奏,及後因一次意外無法再拉琴,所以轉行唱片零售。正因如此,店鋪提供了一個舒適的試聽環境,而且大家進入店內會自然地感受到那份對音樂的執着。

香港唱片太古廣場店將於下周三結業。(香港唱片facebook圖片)
香港唱片是現存較少有主打音樂及影音產品的唱片店。(香港唱片facebook圖片)

黃志淙:唱片業漸復甦不感絕望

回望過去將近30年起與跌,其實就是側寫本地唱片零售興衰史。

過去3年,「香港唱片」面對虧蝕及營商環境轉差,現為董事總經理的蕭勁展先生曾接受媒體訪問時指:這行業看不到前景,並暗示海港城店亦可能無法維持,隨時關門大吉。1990年代,香港唱片業極之興盛,不少國外大型連鎖唱片店進駐香港,如美國的Tower Records以及英國的HMV,但前者於銅鑼灣時代廣場的分店已於2006年結業,後者則於2013年易手予蕭定一旗下的中國3D數碼娛樂,並積極轉型為Lifestyle百貨店,反觀本土經營「香港唱片」依然以音樂為重心。

對於「香港唱片」結業在即,資深音樂人黃志淙接受《香港01》訪問時說:「的確感到惋惜,但唔係好絕望,個大趨勢都係咁,但總算係留低過光輝。」

唱片店結業,令人聯想到是否音樂串流平台大行其道,令普羅大眾再沒意慾購買實體唱片?對此黃志淙認為這個現象不能過份批判,可以做的是教育與推廣:「而家可以做嘅就係教育同推廣,嘗試感染更多人,明白實體碟呢個載體係一件藝術品。」

又一唱片台結業,黃志淙對此感到惋惜,但沒有對整個行業感到絕望。(黃志淙facebook圖片)

教育才是出路 實體碟具珍貴價值

他繼續解釋,認為音樂產品數碼化變得普及後,聽歌生態已完全變了樣:「對大部份年輕人嚟講,音樂係一種免費娛樂,音樂係一個Digital File(數碼檔案)嘅載體,加上Streaming(串流)幾十蚊一個月無限聽,甚至有人唔畀錢㖭,同我哋嘅年代唔同,經歷過黑膠、Cassette帶同埋CD。」

他認為雖然這個學習過程可能會較長,唯有薪火相傳,也許將來年輕人有能力負擔時,會懂得欣賞實體碟。加上經歷過低谷後,近兩年全球音樂行業開始復甦,不似早幾年「插水式」下跌,亦有賴於串流平台的普及,兩者可謂相輔相成,所以對他而言,前景並不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