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女王現身一戰結束百周年活動 虞美人花為何戴足5朵?

撰文:張子傑
出版:更新: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00周年,全球多國都有紀念活動,除了法德領袖重回停戰協定簽署地會面以象徵彼此團結外,英國王室成員亦在倫敦出席年度紀念音樂會,當中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Queen Elizabeth II)佩戴5朵虞美人花(學名:Papaver rhoeas),成為輿論焦點。

英國王室成員周六(11日)一戰結束百周年紀念音樂會,除了英女王佩戴5個虞美人花裝飾外,後面的安妮公主亦戴了3個虞美人花裝飾。(路透社)

虞美人花「多少隨意」?

英國王室成員連同首相文翠珊(Theresa May)等政要在內,周六一同現身倫敦皇家艾伯特演奏廳(Royal Albert Hall )舉行的紀念音樂會,欣賞老牌男歌手Tom Jones等嘉賓獻唱。另包括文翠珊在內,現場過千名觀眾手持參與一戰的祖先照片,表揚他們奮力保護國家的貢獻。

每年的11月11日,英、澳、加拿大,以至是香港街頭,都不難發現民眾佩戴虞美人花的情況。但英女王卻佩戴了5朵虞美人花,引起外界注意,想知道她這個舉動背後的意思。

英國劍橋公爵伉儷周六(11日)於倫敦出席一戰結束百周年紀念音樂會,見到凱特佩戴3朵虞美人花裝飾,但威廉王子就只有一朵。(路透社)

事實上,英女王已經不是首次佩戴至少一朵虞美人花裝飾,不過她本人或王室從沒有為此「解畫」,亦沒有對花朵數目的準則做出說明。有人認為這可以令她看來更「醒目」,在出席悼念活動時可以讓人一眼認出英女王的位置。

另一個較為可信的說法是5朵花是分別代表海陸空三軍、民防部門和女性。亦有人指那是個襟花,並非由獨立多個虞美人花組成的裝飾。有關人士更以劍橋公爵夫人凱特(Catherine, Duchess of Cambridge)2017年出席一戰紀念活動時所戴的3朵虞美人花裝飾為佐證,猜測那只是一個胸針。

英女王在2017年出席一戰結束紀念活動時,亦戴上不止一個虞美人花裝飾。另外身旁的王夫菲臘親王已經退休,因此沒有參與2018年的同類活動。(VCG)

由「手作」到風行全球

無論英女王的理由如何,虞美人花對於大部份一戰參戰國都有重要意義。到底它的起源在哪裏?

一戰在1914年7月28日爆發,過了大半年後,加拿大軍醫麥克雷(John McCraw)為戰友主持喪禮後翌日,見到墓地上長滿鮮紅色的虞美人花,於是寫下《在法蘭德斯戰場》(In Flanders Fields)一詩,其後在倫敦雙周刊《Punch》刊登,結果成為一戰時期戰爭詩的代表,而詩中提到的虞美人花更成為悼念為國捐驅將士的文化象徵。

英國薩塞克斯公爵伉儷一同出席一戰結束百周年紀念音樂會,由照片可見,梅根並沒有佩戴虞美人花。不過美國人傳統上會在5月底的陣亡將士紀念日才佩戴這個裝飾。(路透社)

至於佩戴虞美人花的傳統,就是在1921年開始。當時一戰已經結束兩年,英國陸軍少校豪森(Major George Howsen)向退伍軍人組織「英國軍團」(British Legion)提議,每個成員都做一些虞美人紙花,再向公眾派發。他於是設立一個工作坊,並聘請退伍軍人和家屬參與,結果這個「手作」活動大受歡迎,規模日益擴大。工場至今仍在倫敦運作,繼續生產數以千萬計的虞美人花,再由超過30萬名義工在全國街頭分發,為有需要的退伍軍人和家眷籌款。

順帶一提,虞美人花又名紅罌粟花。由於譯名與外型,跟生產作鴉片用的罌粟花(學名:Papaver somniferum)相似,不時惹來華人誤會,被指會勾起鴉片戰爭及英國殖民主義的記憶,甚至曾經為此引起外交風波。亦有英國和平主義組織早在上世紀30年代指出,一戰結束紀念日不應只是着重於軍人的貢獻,平民同樣應該受到重視,因此提議改用帶有思念意思的白罌粟花代替。

以虞美人花紀念陣亡將士的文化,源自一戰時期由加拿大軍醫麥克雷所寫的詩篇,及後英國退伍軍人組織在戰後製作和分發虞美人花,自此發揚光大。(VCG)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