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滿月】特朗普團隊四出外訪 能否挽回歐洲盟友的信任?
美國總統特朗普就任後,強調推行美國優先政策,不止引發貿易戰的憂慮,他對北約和俄羅斯的立場,更成為國際焦點。適逢一連三天的慕尼黑安全會議於周五(17日)開幕,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國務卿蒂勒森及副總統彭斯三人均出席會議。分析認為,特朗普團隊會利用外訪的機會,對外闡述美國的外交政策,嘗試安撫歐洲盟友。究竟這個三人行組合,能否成功挽回各國對美國新政府的信心?
特朗普就任不足一個月,已簽署多項行政命令,他揚言會改變奧巴馬政府作風,推動對外改革,令各國擔心其政策對歐洲、俄羅斯、中東以至中國等亞洲國家構成威脅。因此,慕尼黑安全會議被視為一個重要機會,讓特朗普政府對外闡述美國的外交政策。
慕尼黑安全會議始於1963年,前身為國際防務大會,是討論國際安全政策的年度會議,首屆大會在德國南部慕尼黑舉行。早期階段參與者僅數十人,會議主要作為德國、美國及其他北約成員國對話的非官方平台。冷戰結束後,國際防務大會改名為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參與國家不斷增加,非北約成員國也參與其中,如俄羅斯和中東國家。會議重點不再限於跨大西洋夥伴關係,而是關注全球安全問題,包括打擊恐怖主義及防止核擴散等。各國高級官員及專家可透過會議,就國際安全問題闡述立場,交流意見。
今屆會議約500人參加,是歷年以來最多的一次,包括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德國總理默克爾、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中國外交部長王毅以及美國副總統彭斯等,會議聚焦當前國際秩序及安全政策所面臨挑戰。
彭斯重申美堅定支持北約 與歐洲站在一起
出席安全會議的歐洲盟友,都希望從彭斯身上了解,特朗普政府對北約和俄羅斯的明確立場。彭斯周六(18日)在會議上發表演說,他向歐洲盟友保證,儘管美國和俄羅斯在尋找新的合作方式,美方仍堅定支持北約,特朗普會與歐洲站在同一陣線。他同時警告盟友,必須公平分擔北約軍費。在對俄立場上,彭斯強調美國會繼續要求俄羅斯對吞併克里米亞承擔責任,俄國必須遵守明斯克和平協定,逐步降低烏克蘭東部的暴力。
一名白宮高級外交政策顧問早前透露,彭斯此次外訪的主要目的是安撫歐洲盟友,重拾歐洲國家對美國的信任。安全會議主席伊申格爾(Wolfgang Ischinger)也表示,期望彭斯回應特朗普政策帶出的問題,讓各國清楚了解「美國在特朗普統治下,到底想要些什麼?」
波羅的海三小國最憂慮特朗普的對俄立場
由於特朗普在競選期間,曾多次向俄羅斯示好,又稱讚俄羅斯總統普京,使歐洲國家憂慮特朗普持親俄立場。再者,俄羅斯近年在波羅的海進行軍事擴張,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三國對特朗普的舉動更為關注。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總裁達爾德(Ivo H. Daalder)認為,特朗普對普京示好,被歐洲盟友視為威脅歐洲安全的警號:「盟友是建基於信任,這種信任正面臨考驗。」
美國能否安撫各國猜疑成問號
對於特朗普曾批評北約過時,國防部長馬蒂斯早前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出席北約會議時大派定心丸,他指美國雖在政治上與俄羅斯保持接觸,但沒有計劃進行軍事合作。馬蒂斯周五在慕尼黑安全會議開幕講話中,再向歐洲盟友保證,特朗普會履行對北約的承諾,但強調北約需要改革。馬蒂斯說:「跨大西洋聯盟依然是西方對抗不穩定和暴力的最強大堡壘,美國安全與歐洲安全一直環環相扣,反之亦然。」
不過,德國馬歇爾基金會高級顧問夏勒特(Derek Chollet)對特朗普團隊的言論能否安撫各國猜疑一事,抱有懷疑。他稱:「某程度上,這是不可能的任務。人們聽到歐安慰說話會感到高興,但他們內心仍然害怕。問題是這些人(特朗普團隊)有沒有為特朗普說好話?」
外界對特朗普政府的多項政策感到不安,國務卿蒂勒森也積極為特朗普說好話,他希望緩和這種不安情緒。他上周到德國波昂出席G20會議期間,分別會晤英國、沙特和阿曼等國外長,並參與有關敘利亞內戰問題的會談。
難以準確判斷美國的政治走向
《洛杉磯時報》分析指,特朗普經常轉軚,故難以準確判斷美國的政治走向。以特朗普去年當選後,與台灣總統蔡英文通電話為例,他當時指未必承認一個中國原則,引起中國不滿。但特朗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周首次通電話,中方指特朗普在通話中表明,美國將堅持奉行一個中國政策,一改說法。
另一個例子是,特朗普上周三(15日)在白宮會見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他在聯合記者會表示,美以兩國是盟友,只要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雙方願意,對於「一國方案」還是「兩國方案」實現以巴和平均表示支持。此言明顯是放棄了此前多屆美國政府支持「兩國方案」的立場。但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海利(Nikki Haley)翌日表示,美國會延續多年來堅持的立場,繼續支持兩國方案。
歸根究底,特朗普當選總統以來,施政立場搖擺不定,即使特朗普團隊四出外訪,為總統施政處處辯護,也未必能有效緩和各國對美國新政府的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