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國榮彭志銘教路】一圖睇晒親戚稱呼 開工利是應派兩封?
大年初一又是親戚突然變得「關心」的時候,除了應付親戚的關愛「詢問」,後輩拜年更要煩惱「三姑六婆」稱謂。
為免新年得罪長輩,《香港01》整合一眾親戚稱呼,拜年就不用再口啞啞亂叫叔叔姨姨!
按圖放大睇【一圖睇晒親戚稱呼】
相信由細叫到大的親戚稱呼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但如果家中增添了新成員就可能會疑惑應如何稱呼對方。姐姐的兒子、丈夫的哥哥、弟弟的女兒是你的誰?
拜年如何稱呼非親戚人士才算有禮?
所謂「入屋叫人、入廟拜神」,萬一登門造訪遇到非親屬人士,應該如何稱呼對方最有禮?「次文化堂」社長、香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碩士彭志銘表示,中國人以前較著重親疏之別,對非親屬會直呼其名。但自50年代起,隨著中西文化交流,人倫關係和繁文縟節都逐漸淡化,彭志銘舉例:「而家係街見到女士就叫阿姨阿姐」,以往不會將親屬稱呼用於非親屬人士。
如有外國親戚,英文又應如何稱呼?
來自澳洲的本地藝人河國榮回應《香港01》指英文「無分爸爸媽媽嗰啲(不同稱呼)」,大原則是長輩會加稱謂,而朋輩或後輩就可以直接以名字相稱。河國榮舉例,如果是祖父母,就會叫Grandpa、Grandma,叔叔姨姨就會叫uncle、auntie。但河國榮補充隨著年紀增長,有時候可省略對叔叔姨姨輩的稱呼,河國榮指:「小朋友會叫uncle乜乜(名字)、auntie乜乜,但而家幾十歲人,可能有時就咁叫名。」
誰有資格派利是?
搞清楚稱呼後,是否叫聲阿叔阿姨就可以「逗利是」?彭志銘表示,按傳統已婚人士都會派利是,因為在中國婚姻象征成人:「唔似外國日本有成人禮,中國以結婚為成人象征」。彭志銘解釋結婚意味在家族有輩分,論資排輩,都應向後輩派利是,所以按照習俗,已婚人士可以派利是予年紀較大或職位較高的未婚人士。
但職場上,彭志銘指無論已婚未婚,都應該派開工利是。彭志銘表示中國傳統好事成雙,紅事如新年派利是「一定係派兩封」,但現在有人習慣未婚上司只派一封利是,喪偶人士亦多見改派一封。
而長輩即使未婚,其實都可以派利是。彭志銘提醒如果是未婚長輩,一般不會派利是給已婚後輩,例如已婚哥哥可以派利是給已婚或未婚妹妹,但未婚哥哥通常不會派利是給已婚妹妹。
中國人為何稱謂多多?
中國人對親戚稱呼多,與儒家人倫文化及男尊女卑思想有關。彭志銘表示早於周朝就有皇帝諸侯之分,慢慢演化出中國人的階級觀念,人有長幼之分。彭志銘指:「除咗家庭。社會都有等次之分、長輩之分」。而中國人傳統認為「男家較尊、女加較弱」,因此即使同一輩分,男女家的相應稱呼亦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