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拍片展示香港光污染 「東方之珠」華燈下該如何處理光害?

撰文:黃樂怡
出版:更新:

外媒《BBC Earth》日前拍攝了一段香港夜景短片,周五上載到Facebook並帖文質疑香港的光污染令野生動物難以生存。
有網民指片中的香港環境侷促,人煙稠密,連一隻野生動物都看不到。但當中不乏網民反問為何片段沒有包括香港郊外,質疑片段偏頗。
究竟香港光污染有多嚴重?

BBC的片段中,展現香港市區包括旺角、港島區的光污染情況。有網民護航指香港也有郊野地方,但也有網民稱啟發他們對光污染的反思。

其實,香港光污染的問題一直受到關注,環保團體及學術組織不時研究有關題目。

BBC片段捕捉香港夜景之美,引發對香港光污染的反思。(BBC Earth Facebook截圖)

觀星聖地也失守

香港大學建立「香港夜空光度檢測網絡」,在本港18個地區設置監測站,分析所得數據,持續監察香港光害情況。港大2013年的調查指出,本港晚上8時至11時的市區夜空光度,較國際標準光亮至少100倍,重災區尖沙咀更超出國際標準1,000倍,連遠離市區的濕地公園都錄得光度超標逾100倍。調查證實,人為室外燈光是光污染的元兇,數據又顯示天文公園光度比國際標準高出20倍,可見連「觀星聖地」都逐漸失守。

上圖顯示香港各區光污染情況,紅色最污染,黑色最無污染。(「香港夜空光度檢測網絡」圖片)

《戶外燈光約章》屬自願參與

針對街上大量的室外燈光,政府今年4月起實施《戶外燈光約章》,簽署機構承諾在預調校時間,關掉對戶外環境有影響的裝飾、宣傳或廣告燈光。環境保護署回應《香港01》指出,現時逾4,700間物業和商鋪簽署約章,會在約章推出兩三年內評估成效。唯約章是自願性質參與,而且有賞無罰,「綠惜地球」倡議總監朱漢強質疑約章成效,認為長遠來說立法監管最「立竿見影」,但亦不能忽略培養公民質素。

環保署:BBC影片未有詳細討論香港情况

環保署表示今年1至6月共收到139宗有關光污染的投訴,當中最多是有關店鋪燈光和廣告招牌的投訴,共69宗,現時靠處理戶外燈光投訴,監察光滋擾情况。環保署指收到投訴後會代為轉達投訴者訴求,勸籲被投訴者「參考《戶外燈光裝置業界良好作業指引》,採取措施盡量減少燈光對鄰近居民的影響」。對於BBC短片帖文的指控,環保署回應指:「BBC的影片未有就香港的情況作詳細討論。就此我們沒有回應。」

有青衣居民受光污染困擾,晚上看向窗外,光度猶如白晝。(資料圖片)

新加坡光污染最嚴重

外國科學雜誌《Science Advances》今年6月發布一項有關光污染的研究,結果顯示地球逾80%人口生活在光污染的天空下,全球三分之一人口所在的城市已經看不見銀河,包括香港、北京、倫敦。研究指出全球光污染最嚴重的城市是新加坡,更指新加坡居民的眼睛已經不能全面適應夜視。

香港有「東方之珠」之美譽,夜景聞名世界,從山頂俯瞰維港夜景迷人。(資料圖片)

「東方之珠」美譽背後藏光污染問題

香港雖然幾乎與星空絕緣,但素有「東方之珠」的美譽,而夜景亦是本港旅遊業的一大招徠,香港該如何平衡旅遊和光污染問題?立法會議員朱凱廸認為毋須平衡,因為個人而言反對「東方之珠」。朱凱廸指:「維港唔係一場show,係人生活嘅地方」,他稱未見過有城市將自己塑造成一個劇場。朱凱廸又指現時光污染造成兩個問題:整體建築物耗電量過高,亦對社區造成滋擾,光害更令部分居民難以入睡。

朱漢強就認為兩者無矛盾,不存在「開晒或者熄晒」的對立。朱指「東方之珠」固然吸引遊客,但燈飾「夜晚都無人睇」,是否有必要通宵開燈?

朱漢強認為正值政府換屆,相信短時間內未能立法管制,又指如缺乏公民素質,即使立法,效果亦不夠扎實。朱漢強指「綠惜地球」有組織導賞團,提高公眾對光污染的認識,希望改變大眾「愈光代表愈繁榮」的古舊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