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15%港人患腸易激綜合症(IBS) 便秘腹瀉交替別輕視
文:
洪雙雙醫師@中大中西醫(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專業顧問,科研範疇包括中西醫結合醫學、耳穴治療等)
連煒鈴醫師@中大中西醫(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專業顧問,科研範疇包括中西醫結合防治腫瘤、腸胃疾病等)
杜勇達醫師@中大中西醫(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助理講師,科研範疇包括針灸治療痛症、中醫內科脾胃病症等)
腸易激綜合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這個名詞或許有人感到熟悉,亦有人感到陌生。據文獻統計全球大概有11%人口有此問題,在香港則佔大概15%人口,情況也算普遍,那到底IBS是甚麼呢?
下載「香港01」App ,即睇城中熱話:https://hk01.app.link/qIZYuEC5LO
IBS又稱腸敏症或腸躁症,是一種腸道功能紊亂症狀,現時對於其發病機理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腸道本身並無器質上變化,但相信與遺傳、精神因素、腸道感染等因素有關。患者會反覆出現腹脹、腹滿及大便異常等情況。大便異常可以是腹瀉或便秘,臨床上常見有腹瀉型、便秘型或腹瀉便秘交替型三種,但當中以腹瀉型最為多見。其實一般人間中也會出現上述情況,但若情況每個月出現3、4次,而且持續多於3個月,便很有機會患上IBS。IBS與其它腸道疾病如胃炎、大腸癌也有相似的地方,所以必先排除其他嚴重疾病,以免耽誤治療。
中醫對IBS有其獨特的見解,雖然中醫沒有IBS這個病,但屬於「腹痛」、「腹瀉」、「便秘」等範疇。中醫認為情志不遂、飲食不節及過度勞動等致病因素都容易慢慢引起IBS,病位主要是肝、脾、腎三臟。其中以肝鬱及脾虛的病人最為常見。而且,由於IBS病程多數較長而緩慢,所以患者多表現為虛證。症狀除了泄瀉外,還常見腹痛、疲勞、情緒緊張或憤怒時泄瀉加重等。臨床上多以疏肝健脾,益氣補腎為主要治法,可舒緩腹痛及減少泄瀉情況,從而調整腸胃紊亂的情況。亦可按照情況配合針灸、耳穴等作治療,加強治療效果。
雖然IBS並無生命威脅,但卻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若果及早求醫可以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因此若出現上述情況,應該立即正視並作出處理。
中大醫學院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及消化疾病研究所,正聯同浸大中醫藥學院香港中醫藥臨床研究中心進行關於IBS的臨床研究,希望用中藥改善IBS症狀。有關研究現正招募392名泄瀉型IBS的患者,合資格患者有機會接受為期8周的中藥治療,所得數據只會用作研究用途,費用全免,有興趣者可致電3505 3476查詢。
作者簡介:
「中西醫結合醫務中心」乃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轄下的醫務中心,致力推廣醫學研究、教育培訓及提供醫療服務,團隊人員包括中醫師、西醫、註冊護士、臨床心理學家等,旨在揉合兩個醫療系統所長,改善醫療服務。
中西醫結合醫務中心網頁:http://www.hkiim.cuhk.edu.hk/imc/tc
(文章標題由《香港01》編輯所擬。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