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政治】傘後創傷延續至今 社會未曾正視情緒問題?

撰文:清君
出版:更新:

在撰寫這篇文章之先,我也有一刻猶豫過,到底該下筆不下筆?一牽涉政治,就會有無數意識形態湧上門,這陣營打那陣營,又有些人會幾乎全因個人喜惡而因人廢言。不過,在閱覽完這本書後,我覺得許寶強教授在《情感政治》一書中想傳遞的不只是政治訊息,而是一種為社運人士、為年輕人打開治療之門的聲音。

【文章原刊於01撐場,歡迎下載香港01 app,與星級作者一同討論喜愛話題。】

下載「香港01」App ,即睇城中熱話:https://hk01.app.link/qIZYuEC5LO

在這世代,一提及政治眾人便會像我在開首所言怕怕,因為現今社會並不理性,而眾人又知道空談政治並無收穫,所以轉至尋找其他出路,至少在這個絕望的年代可以找一些樂事讓自己重拾希望。

在書中,許寶強教授將希望分成兩類:「一種是重視過程的希望,另一種是目標導向的希望」,前者着重的是等待、期望有所變化,也是人類學者Ghassan Hage所講的令生命力增長的豐盈喜悅力量;後者講的是一種經計算分析後產生的預期反應,當後者只剩烏托邦的祈望,其實很容易讓人變得無力,而前者也有燃燒殆盡的時候,在這裏只能祈願自己能有一直燃燒的熱情,也就是沉迷和愛。

人類學者Ghassan Hage所講的令生命力增長的豐盈喜悅力量。(Youtube影片截圖)

而社會的低氣壓是什麼呢?近年常常講的抑鬱症就是反映社會不健康的代表象徵,而「抑鬱症」往往被一些專業學者「妖魔化」、「病理化」,而社會解決這個問題也偏向簡單,為什麼年輕人或學童自殺?抑鬱。為什麼抑鬱?抗逆力不足。然後就提出解決方法:提升抗逆力,提升年輕人心理質素。這個誤區在於大家一直迴避問題的真正成因,甚或由於錯判成因,而令事件越來越差。既然大家有看《Inside out》,就該明白憂傷、憤怒等「負面」情緒也是人整體的一部分,我們不該排斥而是要接納這些情緒,當有人不開心,讓他不開心,讓他發洩了這道悶氣,而不是制止他:「唔好唔開心啦」,「睇開啲啦」。

憂傷、憤怒等「負面」情緒也是人整體的一部分,我們不該排斥而是要接納這些情緒。(《玩轉腦朋友》電影截圖)

而一旦了解到情緒源自什麼問題,便需要由根源着手,但在這環境或局勢底下,彷彿一切都是徒勞,故此休養生息,無為而治便顯得重要。像學校做得越多,反而令學生倍加困擾;談論政治、選舉越多,甚至標籤投棄權票等的選民是鬼、不支持民主等,選民反感便會倍增。現今社會的弊端,在於凡事都很粗糙處理,缺乏認真、理性的思考,以情感牽動全身為多。在這裏不能詳盡探討,有興趣的朋友還是參閱許教授一書吧。

【編按:文章題目為編輯所擬,原題為「【情感政治】傘後創傷延續至今 社會未曾正視情緒問題?」​】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立即下載HK01 app,嚟撐場發表你嘅意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