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味道更加重要 台灣人愛食「Q」 「這樣才有滿足感」 

撰文:吳嘉善 李祖宏
出版:更新:

意大利人對意粉的要求是al dente,即是不煮到完全熟透,留有一點嚼勁,台灣人則講求「Q」,這個字母經常出現在夜市的招牌、便利店廣告或食物包裝上,在密麻麻的中文字內格外顯眼,魚蛋、芋圓、炸地瓜球等各種小食,還有珍珠奶茶都以「Q」為賣點。

Q的意思就是軟糯中帶嚼勁,即香港人所說的「有咬口」、「彈牙」。如果一種食物非常彈牙,還可以用加強版「QQ」來形容。Q的起源眾說紛紜,有人說Q是來自閩南話的「k’iu」,老一輩的台灣人都明白何謂Q。

傳統意大利粉只有醬汁和少量配料,所以煮成「半生不熟」的al dente 能讓人吃起來口感更豐富。(視覺中國)

擁有米芝蓮1星、號稱「全台最難訂餐廳」的RAW餐廳,愛選用台灣當地食材,主廚江振誠指Q雖有點像al dente,卻不完全一樣,「不只有嚼勁,還富有彈性」。他最近新創了一道菜式,材料包括冰島龍蝦、燒洋蔥汁和Q彈的白玉珍珠,希望把這種口感帶上餐桌。

人氣珍珠奶茶店「春水堂」的經理指出:「好的珍珠奶茶要有口感完美Q彈的珍珠,這樣喝起來才有滿足感。」

西方人不習慣彈牙鹹食

Q的食物在亞洲各地都能找到,像韓國的炒年糕、日本的麻糬,在西方卻沒這麼普遍,只有熊仔糖和意大利粉算得上是Q。在英文裏,也沒有一個字能貼切形容這個讓人着迷的口感;而且對亞洲人來說,鹹食也可以是Q的,例如麵、魚蛋、肉圓,但這一點令西方人覺得十分奇怪。提供台北美食遊的Taipei Eats共同創辦人Tina Fong稱:「很多美國朋友都喜歡珍珠奶茶,但如果在鹹的菜式中有彈牙食物,他們會覺得很奇怪,不過還是因人而異的。」

+1

好吃的代價竟然是洗腎?

台灣到處是口感Q彈的食物,消費者都認為是由於添加了樹薯粉、蕃薯粉、糯米粉等澱粉。不過,使用天然澱粉成本較高、食物製作需時更長,冷卻後也會變硬。於是食品製造商加入順丁烯二酸(maleic acid)當作「修飾澱粉」,令食物口感更佳,久煮不爛,外表光滑。順丁烯二酸是工業用化學原料,可用來製造塑膠、紙張、殺蟲劑,歐盟評估成人每天對順丁烯二酸攝取上限為每公斤體重0.5毫克,以一個60公斤的成年人計算,吃兩顆肉圓已經超標。

許多人都以為只要添加糯米粉等澱粉就能做出Q彈的食物。(視覺中國)

過量的順丁烯二酸會傷害腎小管,導致急性腎衰竭或慢性腎病。2013年「台灣毒澱粉事件」,幾乎令到所有用澱粉做的食物都受到影響,包括豆花、芋圓、炸雞排、肉圓等,雖然台灣衛生署下令相關產品下架,食品如檢驗不合格,廠商也要繳付罰款,但仍被批評補救措施不足,當局也未有定時抽樣檢查街邊攤販的食物。專家建議民眾少食加工食品和茶飲,要多喝水和盡量自己在家煮食。

(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