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7歲女食黑木耳中毒 換血4次仍命危 醫生揭關鍵在浸泡過程

撰文:陳展希
出版:更新:

黑木耳有防治冠心病、延緩衰老等功能,有黑木耳的菜式也愈來愈普遍,但在浙江一名7歲的女孩,因進食浸泡了兩日的黑木耳,導致中毒及肝功能衰竭,即使已全身換血4次,仍在深切治療部治理,情況不樂觀。有醫生指,女孩中毒是因為進食黑木耳足足泡發了兩天兩夜,導致細菌滋生,建議黑木耳最多只要泡發2、3小時,應泡完後即吃。

雯雯入院後迅速陷入昏迷和肝功能衰竭,即使已全身換血4次,仍在深切治療部治理,情況不樂觀。(網上圖片)

下載「香港01App ,即睇城中熱話:https://hk01.app.link/l7U1Y7t5LO

事發在上月27日中午,7歲女童雯雯的媽媽拿起泡發好的黑木耳,涼拌給兩個孩子吃。雯雯愛吃黑木耳,一下就吃了不少,弟弟則只吃了兩口。第二日晚上,雯雯開始嘔吐和肚子痛,其後媽媽和弟弟都出現相同症狀。三人被送往當地醫院,發現肝功能指標超過正常幾百倍,醫生初步判斷他們為食物中毒。

其中,雯雯的症狀特別嚴重,入院後迅速陷入昏迷和肝功能衰竭。31日傍晚,雯雯被送入浙大兒院湖濱院區深切治療部。經化驗證實,雯雯血液中有米酵菌酸。為了挽救雯雯的生命,醫院為她換了4次血漿,每次1500毫升,對於一個7歲女孩來說,這樣已相當於全身血液換了4次,但雯雯的情況仍不樂觀。

接診的醫生葉盛指,她們吃的那盤黑木耳足足泡發了兩天兩夜,「在臨床上,像黑木耳、變質的玉米麵中,有種『椰毒假單胞菌』,這種細菌會產生致命毒素『米酵菌酸』,它的中毒潛伏期最長為3天,多數是半天至一天」。

葉醫生指,患者初期只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瀉、頭暈、全身無力等輕度症狀,隨後可出現黃疸、肝腫大、皮下出血、嘔血、意識不清等症狀,並稱「米酵菌酸的細菌性食物中毒極為凶險,死亡率高達到50%以上」。

雯雯因為食了浸泡兩天兩夜的黑木耳而中毒。(網上圖片)

過去,都有因吃了泡發2天以上的黑木耳而中毒的個案,葉醫生指,椰毒假單胞菌生長溫度約為25到37度,這個細菌會產生毒素米酵菌酸,而米酵菌酸一旦產生,無法用熱水消毒,也無法清洗乾淨,因此「雯雯的媽媽將泡發的木耳在露天高溫環境放了兩天兩夜再烹煮,毒性非常大」。他建議,泡發木耳類食材,要即泡即吃,如果泡發時間較長,忘了換水,就要果斷扔掉,如果木耳發粘、流水、異味,就千萬不能吃。

(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