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錢無份?網絡作家張晨:努力係咪錯? 網民:我在十八層生存緊
「見到政府嘅政策,我有時都唔明,究竟努力係咪錯?」一張暗黑插圖,加一段心酸絕望的文字,引起這一代「十八層人士」的共鳴。
網絡作家張晨("鳥"不起)在facebook專頁撰文慨嘆,社會有一類人是「被懲罰」的一群,指這批「十八層人士」沒有父蔭,「唔小心努力咗就會唔上唔落」,預算案派糖抑或政府扶貧通通與他們無關,作者忍不住問「究竟努力係咪錯?」結果帖文一夜間成為網絡熱話,短短2天已有逾5000人讚好、近2000人分享,有網民嘆「每句都入心入肺」。
張晨以《有時都唔明,究竟努力係咪錯?》為題撰文,指政府似乎很喜歡懲罰一類人,就是無父幹,「中產未到,小康未望到」,但在努力工作下,終於「唔太窮」,但往往努力過後卻是陷阱。
他列出這班稱為「十八層人士」的特點,因入息超過上限,「公屋冇份,居屋都唔使諗」,即使上限未過可申請居屋,但同樣不會抽中。要成家立室就只剩下「私樓」選擇,有幸儲夠「N」年錢後亦僅僅買到400萬的單位,「分分鐘200呎都冇」,然後開始「供一世」的遊戲,但更多「十八層人士」的買樓預算,僅只有「村屋」或「車位」。
網民心酸留言合集:
「每次派糖,你唔使諗。助貧?唔使諗;有錢佬利益輸送?你有排都未到。」文章指出,「十八層人士」唯一關事的政策可能就只有交稅,不禁讓人思考「點解我咁努力,但同啲冇咩出力嘅人,好似差唔多嘅。」但更絕望的是,你的生活分分鐘比沒有努力的人更差,他引述朋友表示「抽到公屋,餐搵餐洗,之後咬綜援,舒服過你做到隻狗咁啦…」「十八層人士」在政府眼中,就如公司一班最實務,但又唔會辭職的人,永遠被老闆榨乾利用。
作者慨嘆,「你想有啲人幫你,你想政府可以睇到你掙扎,出少少手扶你」,但最後所有好處都「冇你份」,最多只是「拍下你膊頭當幫咗」。結果衝上中產或小康階層,變成「十八層人士」必經之路,但卻是太無助、太長和太遠,「你點追都好……都贏唔到樓下茶記加價嘅幅度」。
這篇千字文敲動了不少「十八層人士」的心靈,網民紛紛留言講述感受,有的指「點解我努力工作,用勞力時間精神換返黎嘅,比攤大手板就咁伸手問政府拎嘅更小」;亦有專業人士表示,「十八層我就係喺嗰度生存緊,想搵個容身之所,原來遙不可及」;有網民則自嘲,香港人是「全球最挨(捱)得第一名」。
財政司長陳茂波今日(23日)公布預算案「拾遺補漏」措施,申請者需要在2018年12月31日前年滿18歲、沒在港擁有物業、沒領取綜援、長生津、高齡津貼或傷殘津貼,及會作出聲明在2017/18年度無繳交薪俸稅的低收入或無收入人士,一筆過獲發放4000元現金津貼;上述有交薪俸稅人士,若退稅金額少於4000元,出示稅單後亦可申請現金津貼差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