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料理】掌握握壽司「妖術」 小販檔升格日本連鎖店

撰文:書摘
出版:更新:

壽司成為世界食品,除了美味外,也盡顯日本特式。
原來早年的壽司,只是路邊攤檔提供給單身男士的快餐,後來由華屋與兵衛改良握壽司的方法,再加入其他配料及芥末,令壽司大行其道。後來更升格成為連鎖店。
壽司的故事,由米飯開始。

壽司的起源是為了利用米飯發酵以保存海鮮。(圖/視覺中國)

  壽司的起源

壽司一開始不是宮廷或是貴族的料理,而以平民料理的形式出現。《今昔物語》中,大街小巷都可見到壽司販賣。當時壽司的重點不在米飯,而在利用米飯發酵以保存海鮮。從壽司的語源來看,「酢(SU)SHI」漢字寫成「鮨」或是「鮓」,其實和發酵的酸味有關。東亞和東南亞飲食的重要傳統之一就是將米發酵,用以保存魚肉,是民眾在沒有冷藏技術之前,為了吃魚而發明的方法。

江戶人性子急,將魚材放上用手握成形的醋飯,就成了最能代表江戶料理的握壽司。(圖/視覺中國)

雖然有各式各樣的壽司作法,但是說到壽司,最多人關注的還是握壽司,而說到握壽司的話,一定得認識華屋與兵衛這個人,並瞭解「江戶前」的意涵。江戶料理的特點之一是「生氣」(不是讓人憤怒的生氣,而是生氣蓬勃),其中又以握壽司最能表現出採用新鮮食材、不囉嗦、直接的手法。

簡單、直接了當的手法,在客人面前展現食材生氣蓬勃的樣子,讓客人享用得心服口服。
陶藝家也是知名美食家北大路魯山人曾形容關東飲食
華屋與兵衛是日本握壽司的元祖,「喧嘩壽司」正是取材自他傅奇一生的漫畫。(圖/視覺中國)

  壽司專供單身男性市場 路邊檔速食開始

食、色性也,單身男性除了性需求,自己一個人也不太可能在家裡煮飯。因此,江戶是充滿外食的城市。握壽司一開始就是「屋台」販賣的庶民速食,而不屬於現在高級料理亭。我們現在習慣坐在「板前」(吧檯前),看著壽司師傅精湛的技巧,這樣的飲食文化正是從路邊攤轉變而來的,明治時代在淺草的「寶來鮨 本店」將路邊攤搬進餐廳中,椅子放在櫃台前,成了現在的「板前」。

當時, 出身福井藩下級武士家庭的華屋與兵衛, 在江戶出差時, 看到熙來攘往的人潮, 覺得自己可以在這個大城市闖出一片新天地, 就在住所兩國附近的相撲競技場賣起壽司。本來販賣箱壽司的華屋與兵衛覺得不夠快,不夠「速食」,而且分量不夠大! 他覺得如飯糰大小的壽司,才能夠填飽勞動階層的肚子,所以他販賣的壽司是現在壽司的三到四倍大,更進一步將這樣的大壽司與來自江戶灣(東京灣)的新鮮漁獲結合。

握壽司一開始並不是宮廷或是貴族的料理,而是販賣於日式路邊攤的平民料理。(圖/視覺中國)

  握壽司的「妖術」+芥末 壽司生意大賣 

華屋與兵衛是當令和當地飲食(local food)的先行者,只用最新鮮且當季的漁獲,而且將隔夜飯倒入河中餵魚。以往的壽司搭配「辣醋味噌」,據說也是從與兵衛才開始採用芥末。除了創新的吃法,從當時的文獻來看,與兵衛的握壽司技巧有「妖術」之稱, 米飯捏得軟硬適中, 而且處理魚肉的方式恰到好處。路邊攤生意興隆,與兵衛獲得創業資金,開了餐廳並造成轟動,反而被幕府盯上(如果是中華民國政府,可能會查稅),以違反儉約令處以手鎖之刑(雙手以鐵鍊固定)。

本文節錄自《和食古早味:你不知道的日本料理故事》

作者:胡川安

出版社:時報出版 

《香港01》 獲出版社授權轉載,大小標題為香港01編輯所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