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醫點名「5種常見藥」:生病也別輕易服用 其中1種曾釀倫常悲劇

日醫點名「5種常見藥」:生病也別輕易服用 其中1種曾釀倫常悲劇
撰文:夏洛特
出版:更新:

生病時往往需要藥物治療,不過藥物也有副作用,而且在不了解風險的情況下亂服藥可能引起問題。日本有從醫多年的醫生指藥物有潛在風險,提醒民眾勿胡亂服藥,又揭露5種「生病也別輕易服用」的藥物,包括抗生素、感冒藥、安眠藥、降膽固醇藥及糖尿病藥。

日本有從醫多年的醫生指藥物有潛在風險,提醒民眾勿胡亂服藥,又揭露5種「生病也別輕易服用」的藥物。(GettyImages)
日本有從醫多年的醫生指藥物有潛在風險,提醒民眾勿胡亂服藥,又揭露5種「生病也別輕易服用」的藥物。(GettyImages)

綜合外媒報道,日本有醫生指出藥物及手術均有風險,並點名以下5種藥物必須慎用,「即使生病也別輕易服用」。

1.抗生素

不少患上感冒的人求診時會希望醫生處方抗生素以為可以快些好,不過太融寺町谷口醫院院長谷口恭(Kyo Taniguchi)指,抗生素作為抗菌藥物,對細菌有效,卻對感冒、流感及諾如病毒等病毒引起的疾病沒有效用。

他指出,只有高燒伴肺炎等嚴重細菌感染的情況下才會考慮使用,而其從醫20年的經驗中,僅處方過3次抗生素。由於抗生素會作用於全身,服用時可能改變腸道或女性陰道的細菌群。故對於輕微細菌感染的情況,較明智的做法是靠自然治癒而非隨意使用抗生素。

Aqua Medical Clinic院長寺田武史也提醒,濫用抗生素可能將益菌殺死,令腸道菌群失衡,破壞腸道生態環境。因此醫生應權衡利弊,僅在必要情況下開出抗生素。

2.感冒藥

市售非處方藥物中,最常見的是感冒藥。不過,谷口醫生卻指「感冒藥其實非常危險,醫生也一般不會服用它們」。他解釋,有些感冒藥含有日本厚生勞動省指定為危險成份的麻醉藥和興奮劑原料,這些成份或有高度成癮風險,雖然含量微小但仍可能存在於感冒藥中。而某些廣告常見的市售藥物,或含麻醉成份二氫可待因和興奮劑原料甲基麻黃鹼,如果不知不覺長期服用,可能令身體產生依賴,想停也停不了。而且,非處方感冒藥並不能徹底根治感冒,只能抑制感冒症狀,故最好的方法讓身體自然修復。

苯二氮平類安眠藥曾引起不少可怕的事故,故谷口也憂慮醫生是否有向病人詳細說明此類藥物的潛在風險。(GettyImages)

3.安眠藥

安眠藥如同某些非處方感冒藥般,同樣有成癮風險,且已成為嚴重社會問題。谷口醫生深感憂慮,指苯二氮平類(Benzodiazepine)安眠藥會令人產生強烈依賴,容易上癮,「但這類藥物卻輕易被處方」。

苯二氮平類安眠藥曾引起不少可怕的事故如服藥後駕駛出交通意外等,甚至曾出現倫常慘案。2012年,東京1名42歲的母親在服用名為「美思利爾」(Myslee)的安眠藥後,無意識下將5歲兒子放進膠袋,導致他窒息而死。然而,這種藥卻是日本最常處方的安眠藥,甚至有些患者被醫生告知這是「最弱安眠藥」,故谷口也憂慮醫生是否有向病人詳細說明此類藥物的潛在風險。

4.降膽固醇藥物

不少中老年人擔心膽固醇過高,不過寺田醫生卻不建議民眾貿然服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的他汀類藥物。他解釋,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雖被稱為「壞膽固醇」,但卻是膽汁酸、荷爾蒙和維他命D等重要物質的合成原料。他又指,美國於2015年就取消了對LDL水平設限,但日本就對膽固醇有較嚴格監控,並將140 mg/dL或以上診斷為血脂異常症,「除非是高齡或慢性病等高風險族群,我一般會將上限定在160至170 mg/dL」。

而健康増進診所院長水上治醫生也認同上述看法,並引用1項日本人追蹤調查,指總膽固醇約在250mg/dL的人壽命最長,故他不會急於服用降膽固醇藥物。

而根據香港衛生署資料,2015美國膳食指南雖剔除每天不應攝取多於300毫克膽固醇限制,但仍引用美國國家醫學研究院的建議,指膽固醇的攝入量應是越少越好。

病人在服藥前應了解藥物潛在風險。(GettyImages)

5.糖尿病藥

糖尿病是常見病之一,患者多需定期服用糖尿病藥,包括糖尿病初期患者。寺田醫生提到,糖尿病藥物中,有1種名為「SU劑」的藥物,促使胰臟分泌胰島素降低血糖,其價格便宜,且容易降低血糖水平,故十分常用。不過SU劑卻可能增加飢餓感,令人特別想吃東西,並引致肥胖。他又指,SU劑或刺激胰臟過度釋放胰島素,久而久之會令因糖尿病而需過度工作的胰臟更添負擔。

但如果血糖值高且未能有效降下來,醫生可能建議服用藥物。而市面上有多種降血糖藥,選擇時要留意成份,寺田醫生指,GLP-1製劑相對有效,但可能引起嚴重噁心和食慾不振等副作用,「而SGLT-2抑制劑通過尿液排出糖分,對胰臟負擔較小,所以我較願意選擇服用這種藥物」。

(綜合)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