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警署塌牆】一圖看清 青磚非敗瓦 築起全港四分一古蹟
舊中區警署建築群塌牆原因未明,「大館」文物工作小組主席李浩然指,倒塌的已婚督察室宿舍以青磚建造,「青磚燒得沒那麼硬,落雨、裂痕,終於捱不住倒塌」,隔日再澄清「(大館)那款青磚『好渣』」。一夜間,青磚變敗瓦,但《香港01》翻查法定古蹟名單,發現114個香港法定古蹟內,至少約四分一以青磚建造,若青磚不可靠,那麼大量古建築何以能保存至今?有文物學者表示,青磚經過缺氧冷卻,較紅磚更堅硬,而磚牆是依靠地心吸力穩固,即使有裂縫也不一定倒塌,反而受震動等橫向力量影響或會傾側倒下。
手機APP用戶請到以下連結瀏覽【全港青磚古蹟地圖】。
根據古物古蹟辦事處的資料,本港現時共有114個法定古蹟,當中二十多座建築以青磚建造磚牆,部分的歷史比舊中區警署更悠久。除了塌牆的舊中區警署前已婚督察宿舍,港島的荷李活道文武廟及大坑蓮花宮的主要建材亦是青磚,前者估計於1847至1862年期間落成,由三幢青磚建築物構成,佈局屬於「兩進三開間式建築」。
廣瑜鄧公祠逾三百年歷史
在九龍,九龍寨城公園內的寨城衙門建於1847年,也是一座三進兩院式的青磚建築。新界的青磚古蹟就更多,並以宗祠、廟宇及書塾居多,包括廣瑜鄧公祠、元朗廈村鄧氏宗祠、錦田二帝書院及屏山上璋圍聚星樓等。其中廣瑜鄧公祠建於清朝康熙四十年(即是1701年),至今有逾三百年歷史,並於1996年完成全面修復;聚星樓更有逾600年歷史。
密集城市裡也隱藏青磚古蹟——荃灣海壩村古屋,上世紀初由村內飽學之士邱元璋以夯土、青磚和木材建造而成,屬於中國南方傳統鄉村建築特色的典範。
青磚較紅磚堅硬 多用於廟宇祠堂
「青磚通常用在中國建築上,殖民地建築較少用,主要用紅磚。」港大專業進修學院文化遺產管理課程前學術主任梁以華解釋,青、紅磚均由黏土以水調和後製成,由於黏土含有鐵,燒至完全氧化就會是紅磚,但若燒製時在窯中加水,缺氧冷卻之後會形成青磚。他指,青磚比紅磚堅硬,而且製作過程複雜,過去只有富裕人家才用,廟宇、祠堂單層較多,書室或有閣樓,唐樓則在上世紀20年代停止使用青磚。
青磚裂開機會微 傾側等同廢武功
梁以華指,如果不鑿開它,青磚裂開的機會微乎其微,加上磚牆依靠地心吸力鞏固,抗壓強度(crushing strength)好高,但橫向阻力就較弱,受到外來的震動或會引致傾側。他說:「有裂痕不代表危險,相反當它(磚)移了位,一旦傾側就等同廢了武功」。他稱,古舊的建築有些微傾側並不出奇,故在保育時需要時刻監察。
林筱魯:青磚難以籠統評價
對於李浩然指倒塌磚牆的那款青磚「好渣」,梁以華稱,青磚的確有優劣之分,但處理劣質青磚的成本隨時更高,「除非執拾別人的來用」。
古物諮詢委員會主席林筱魯表示,青磚難以籠統去講,舉例說「密度高的青磚,我一錘打落去,手會腫;劣質的青磚,懂得空手道的人一打就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