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班子一周年|香港距離「由治及興」有多遠?
特首李家超上任一周年,也是香港特區成立第26周年。回望過去一年,特首致力說好香港故事,形容香港已經踏上「由治及興」的起跑線;然而,細看每一小個香港故事,「治」的基礎較弱,「興」的活力不足,切忌自我感覺良好。
著名社會學家呂大樂在專欄指出,現屆政府政策解說漏洞百出,而且缺少與各方的良性互動,「幸好」當下市民小心翼翼,暫時沒有表達強烈反對,但也沒有給予積極回饋。內地知名博客「靖海侯」也撰文提醒,對於從「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這一目標,香港尚有距離。特首政策組專家組成員何建宗則向《香港01》表示,相對往屆政府而言,現屆政府已經採取更加積極態度處理眾多棘手問題,而下一階段應該着力解決各級公務員的作風和效率,促使他們與時並進,帶領市民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歌舞昇平還是潛藏暗湧?
「要轉變治理理念,把握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把有為政府同高效市場更好結合起來」、「中央全力支持香港積極穩妥推進改革,破除利益固化藩籬,充分釋放香港社會蘊藏的巨大創造力和發展活力」、「香港最大的民心,就是盼望生活變得更好,盼望房子住得更寬敞一些、創業的機會更多一些、孩子的教育更好一些、年紀大了得到的照顧更好一些」、「要排除一切干擾聚精會神謀發展」——去年7月1日,中共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排除萬難來港出席第六屆特區政府就職典禮,並就提高治理水平、增強發展動能、排解民生憂難、維護和諧穩定等方面,對李家超政府提出「四點希望」。
一年過去,中央政府的諄諄教誨言猶在耳,特區政府的施政成效則是言人人殊。從李家超連日接受媒體專訪所透露的信息來看,他似乎頗為滿意自己和問責班子的施政表現,不斷重申市民更加開心了、社會更加團結了、香港更加積極了。但與此同時,特首曾在參選政綱中明言,香港累積了不少深層問題,需要加緊解決,相信他也必然很清楚,當香港的資源分配尚未重整、產業政策尚未完善,也就是說,劏房仍未告別、農地仍未徵收、丁權仍未解決、產業仍未升級、收入仍未提高、工時仍未限制、退保仍未啟動、醫療仍未改善......普羅市民實在難言更有獲得感和幸福感。
政府市民之間存在距離
「政府與民眾之間,存在距離。那種感覺或未至於是冷漠,但肯定就是淡淡然,『其實唔係幾滿意,不過唔會講出口』而已。」香港教育大學香港社會研究講座教授呂大樂日前(6月30日)在專欄發表《政府與民眾的距離》指出,當政府重複強調由亂到治、由治及興、砥礪前行、踏上征程,民間卻在竊竊私語——當局是否過了「火位」?對人處事是否不必要地「重手」?施政風格是否少了「港味」?「很多政府的動作、行為雖然未有引起強烈反應(事關一般市民都小心翼翼),不過卻未能鼓勵民間積極回饋。」
對於這種「距離」,市民未必「收貨」,但也失去推動政府改善的信心。呂大樂總結政府有兩大特點:其一,不擅於解說,所以在自圓其說的過程中漏洞百出;其二,把「善治」掛載嘴邊,卻鮮少與各方良性互動,而是自說自話,缺少了相互認識和相互接納。
「治興」沒有完成時
內地資深媒體人「靖海侯」也在微信公眾號發表《如何評價香港這一年》,談及他的觀察。對於香港過去一年的發展,他首先從六個方面給出相對正面的評價:「政治上的穩定,前所未有;經濟上的問題,客觀存在;社會上的平靜,有效維持;對自己的認同,逐漸接受;對國家的忠誠,正在壓實;對世界的聯繫,努力鞏固。」及後他又形容,經過這一年的穩定發展,政治、經濟、社會事務都在呢如規範有序的軌道,而撥亂反正時期所引發的社會局部躁動也正在安撫下來,目前「憲制秩序不再混亂不清,政府施政不再捉摸不定,社會運行不再狂亂不羈,市民心態不再梭巡不定」,形成良好基礎。
至於從「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新階段」這一目標,香港落實得怎麼樣?靖海侯先是引述過往撰文解釋,「由亂到治」是一種政治上、社會上的新局面,是穩定、有序、可控的;而「由治及興」則是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社會昌盛、人民幸福,可以感知可以呈現的人心凝聚、精神富足的時代場景;及後他明確表示,「香港目前離這一目標,尚有距離」,因為「治亂」要保持進行時,「治興」卻沒有完成時。
靖海侯特別提醒,香港各方需要意識到的是,中央對於香港這一要求別具意義:意味管治方法的改變,矯枉過正或已成過去時;意味管治要求的升級,治理能力正需要跟上來;意味管治邏輯的延續,基礎建設一刻不能懈怠;因此,無論是「反對派」還是「建制派」,都不能活在過去,而他們思考和行動的邏輯都需要改變。最後,靖海侯寄語,在香港回歸祖國26周年之際,「人們可以再理清這些思路,對香港多點信心。」
下一步加強公務員改革
「一年過去,我們看到本屆政府與過往相比,確實以更積極進取的態度,處理眾多棘手問題。」一國兩制青年論壇創辦人兼主席何建宗,也和《香港01》分享他的見解。他舉例指,在抗疫政策上,現屆政府果斷採取完全有別於上屆林鄭月娥政府的措施,先向外國開放,後再大幅放寬甚至撤銷入境隔離措施,一洗上屆政府「兩頭唔到岸」、「畏首畏尾」的弊端,而這少不了要歸功於專業性強、做事果斷、了解內地的新任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至於土地房屋問題,儘管新推出的「簡約公屋」細節備受爭議,但也充分反映政府願意以創新思維突破現有框框、以最快速度減少不適切住戶數目的決心。
去年特區政府換屆之前,何建宗曾就「下屆怎麼辦」撰寫系列文章,提出改革公務員政治忠誠文化、由「行政型政府」蛻變為「學習型政府」等建議。一年過去,何建宗認為,隨着《香港國安法》的實施和「完善選舉制度」的落實,相信公務員不會再出現公然違反政治忠誠或攻擊政府的情況,「然而,公務員的作風、效率、能否與時並進、能否帶領市民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仍然存在疑問。」他解釋,李家超為公務員制定KPI(關鍵績效指標),可以視為提高治理水平的開端,但公務員體制源自英國,回歸以來沒有任何改變,積存了一些體制痼疾,可以透過對外招聘、加強賞罰等措施改善。
至於由「行政型政府」蛻變為「學習型政府」,何建宗曾經引述學術研究指出「學習型政府」具備五大特色:學習與工作緊密結合,政府組織中的成員是終身學習者;加強領導,注重建立共同願景;組織領導者成為學習領導者;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考核激勵機制;塑造有利於構建學習型政府的行政文化等等。如今李家超已經成立特首政策組,以提升政府對長遠和策略性議題的研究和倡議能力;作為政策組專家之一的何建宗也期望,各個政策局也要重視宏觀策略的分析,以及重視政策落實的細節和評估成效。
至於有評論指出,李家超過去一年非常努力「說香港故事」,但從市民觀感而言,他所說的香港故事或與普羅大眾所感受到的香港現實有所落差,兩者彷似處於「平行時空」;何建宗表示,「說好香港故事」的對象主要是外國和內地,前者是要糾正西方政客和媒體對香港的抹黑,後者是要讓內地同胞知道香港由亂及治、重回活力。他明白香港市民有不同訴求和觀感,比如關注移民人數增加、勞工短缺、治安問題等等,「這個落差是很自然的,關鍵是特區政府對內對外的故事內容,敘事手法都應該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