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年一再撐創科 預算案做得如何?

撰文:郭文德
出版:更新: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上星期發表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他在演辭強調香港需要發揮「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優勢,並且推出多項措施推動本地創科發展,包括撥出60億元資助大學及科研機構設立生命科技主題研究院、預留30億元推動人工智能與量子科技等前沿科技領域基礎研究的相關建設、籌備設立一所微電子研發院、擴大科技園公司的「科技企業投資基金」與「企業加速計劃」資助範圍、透過數碼港推出「數碼轉型支援先導計劃」和智慧生活初創企業培育計劃,以及加速推動Web3生態圈發展,又會就建立本地的第二個「先進製造業中心」與「人工智能超算中心」進行可行性研究。

毋庸置疑,特區政府投放於創科發展領域的資源愈來愈多,譬如2015年底成立的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前稱創新及科技局)直接列入「創新及科技」綱領的相關行政預算開支,便從2016-17年度《財政預算案》的2,870萬元增至現時七倍餘的2.21億元,相對之下同期政府整體開支預算升幅卻僅不足兩倍。而在更早成立的創新科技署,它在「推動科技創業活動」、「規劃創新及科技發展」兩項綱領的合計預算開支,也是由2001-02年度的2,620萬元上升六倍多至現時近的1.67億元,增幅還是要比同期約三倍的整體開支預算升幅為大。縱使不能排除這只是基數效應的可能,但起碼從撥款絕對數額來看,港府提拔創科發展力度確實有在提高。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今日(24日)出席《財政預算案》相關措施記者會。(林靄怡攝)

門檻限制過高 支援資訊不清

不過,政府持續增加投放資源數量,並非等同業界和社會就能廣泛受惠。就像科技園公司旗下的「科技企業投資基金」再三擴資,雖然是自2019-20年度《財政預算案》起就是隔年有一次的安排,但外間批評其資格限制深嚴、資助對象狹窄。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公布智慧生活初創企業培育計劃,其旨趣跟2017-18年度《財政預算案》下推出的5億元「創科生活基金」無大分別,但該基金到2022年共接獲和處理215宗申請,獲撥款者僅得不足兩成的41項,外界多認為是源於主事官員設置門檻過高、文件要求與程序繁複所致。

與此同時,各類資助計劃名目繁多,加上主事者的解說未盡清晰,經常使得企業無法輕易判斷要怎樣選擇或如何申請。以即將由數碼港推行的「數碼轉型支援先導計劃」為例,它的用意跟2016年開始推行、2019年恆常化的「科技券」類似,而事實上今年的《財政預算案》演辭亦有將這兩者直接相提並論,一些業界組織表示未明白兩者差異。再者,官方支援政策措施總是分開交由創科局、科技園、數碼港以至其他組織來負責,它們彼此之間扶助業界的標準與方向不一,也會消耗外界參照衡量的時間和成本。就算無法簡單整合作「一站式」處理,當局其實亦得減低合資格企業獲取相關訊息的難度,令撥款有效地落到機構手中。

土地供應待增 項目效率偏慢

財政預算除了撥款給企業,也有不少用在硬件設施。於去年年底發表的《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裏,當局便承認香港面對不少制約創科發展的因素,其中包括在土地成本高昂、供應緊張、商界不熱衷參與及平衡其他需求的多重影響下,導致長久以來香港「撥出供發展創科的土地供應有限」。對於創科土地供應這個問題,新一份《財政預算案》確認了「北部都會區」下包括150公頃用地的「新田科技城」,將會率先推進項目的規劃及工程研究,並於今年第二季就發展方案和土地規劃布局展開諮詢,以期能在來年展開首批土地平整工程。不過有關土地是否完全足夠本港創科發展,現下判斷恐怕言之尚早。

即使用地可能足夠,但執行相關建設項目效率實在太慢。拖沓多年的「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自然毋須多說,司長到了這一份《財政預算案》演辭還在說首批三座大樓要等到來年年底才能落成。至於正預備上馬的第二個「先進製造業中心」,當局明明早在2021年已邀請科技園構思興建,到今天園方卻還沒有完成可行性研究。比照去年4月開幕啟用的首個「先進製造業中心」,最初也是肇源於2014年科技園對工業邨定位的檢討,到2016至17年度《財政預算案》宣佈開展工作,似乎表示同類項目效率非但未因先前經驗加快,反而有可能倒過來進一步減低了。

香港科學園於將軍澳創新園興建的先進製造業中心(AMC),於4月22日起正式開幕。(盧翊銘攝)

尤其令人困惑的是,即使是規模較小的項目,我們好像都要用上頗長一段時間建設。剛才談到的將軍澳「先進製造業中心」例子前後消耗八年,最後只是提供約10萬平方米樓面。反觀鄰近我們的深圳市去年公佈《20大先進製造業園區空間布局規劃》,目標剛好就是在八年後「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和國內示範效應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具體選址牽涉土地面積高達60平方公里,還特別為「加快項目落地」作出專門保障設施。最近的「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可行性研究標書,也提到該研究本身最少需要進行半年以上,另外又要求顧問評估七年後算力需求,說明整個項目很有機會亦係花費八年,對比啟動一年後隨即陸續投產的騰訊長三角超算中心、預計今年三期竣工的橫琴超算中心可謂望塵莫及。

總的來說,最新的《財政預算案》雖然拿出了一系列提拔創新科技發展新猷,不過細審之下可以發現它們背後還是存在「離地」或「嘆慢板」問題,並且往往跟發展創科本身所要求的大膽創新、追求速度精神相違背,期望主事官員在這方面以身作則,以實際作為帶領本港走上創新、快速發展的道路。更加重要的是,去年底《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亦指出「經濟產業結構欠多元化」、「生活成本高,尤其是住屋租金昂貴」與「科研成果轉化動力不足」等因素,通通亦會對本地的創科發展構成制約,有關障礙同樣需要治港者們想方設法克服,這樣方能夠真正讓創科發展順利展翅雄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