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2021|十年又十年 北部都會區建設應「快馬加鞭」
「新界的發展不是『今天』的問題,而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曾任深圳市科技局副局長,現任深圳市決諮委先行示範區灣區組專家、深港澳科技聯盟顧問的張克科如是評價特區政府上周三(10月6日)公布的《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下稱《發展策略》)。他強調,這遲來了近30年的港深接壤地區的規劃「是欠債還錢的問題,是還願的問題,是新界人民跟上社會發展和共同富裕的問題。」
《發展策略》成為特首林鄭月娥上周三(10月6日)發表本屆政府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的最大亮點。然而,這一圍繞新界北、涉及香港近三分一土地的大型規劃,其實早於八十年代就有雛形。新界北區的「從零到一」,香港走了三十年之久,已經失去了太多。港府既要以此為鑑,更要加速前進,盡快制定具體時間表、細化措施、落實建設,逐筆還清欠香港人的債。
港深融合早有計議
回歸卻成「暫停鍵」
張克科雖是內地專家,但已參與研究及推進港深邊境合作逾三十年,對新界北發展歷程瞭如指掌。他憶述,早於1985年,港深兩地確定建設皇崗口岸,同時也規劃了深圳河的治理及梅沙口岸的建設,深港合作開發新界北的故事就此「開篇」。
1991年,張克科調任至深圳市政治協商會議(下稱深圳政協)機關任處長,政協委員中有十二位來自香港,當中便有「皇巴士大王」、新田鄉事委員會前主席文伙泰。應文伙泰邀請,張克科展開深港邊境合作規劃研究,又多次與中央及地方政府各層級的領導人會面,論證發展的可能性。翌年,團隊已首次提出結合福田保稅區和河套地區的地緣優勢,建設7.9平方公里的「深港跨境科技園」的藍圖,「我們都覺得,這個事情等香港回歸後能做。」
然而,張克科等人太過「樂觀」,沒想過香港回歸之後,竟會遇上政治阻力。
「(香港)以陳方安生(時任政務司司長)為代表提出反對意見,認為按照國際法劃了土地,所以(1997年)7月1日後,河套就是香港的土地,深圳不能來這裏談開發的問題。」張克科無奈歎道。他和他團隊本來已就確認土地的權屬和法律問題,邀請時任行政會議成員梁振英做法律顧問,並爭取到國務院港澳辦公室的同意——可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但可惜,特區政府還是以「區隔思維」一票否決。
從那時開始,新界北的發展按下了「暫停鍵」。
卅年停滯、廿年發展
香港還有多少個十年?
又過了10年,到了2008年,隨著深圳經濟騰飛,時任特首曾蔭權才在《施政報告》當中提出「港深國際大都會」戰略概念,同時釋放2400公頃邊境禁區土地、公布「落馬洲河套地區」建設。眼見港深出現「合作苗頭」,文伙泰在政府公開諮詢的論壇活動中發表《香港與深圳「一河兩岸」合作與發展的新思考》(下稱《一河兩岸》)一文,從港深合作的角度規劃河套區以東的地區,並清楚勾勒出地圖(下圖),正式為新界北發展指明方向。
如果將文伙泰的《一河兩岸》與是次港府的《發展策略》作比較,不難發現,後者提到的「兩城三圈」,即「港深緊密互動圈」、「深圳灣優質發展圈」和「大鵬灣/印洲塘生態康樂旅遊圈」(下圖)的功能,其實與《一河兩岸》規劃一脈相承。
張克科在訪問中把文伙泰的文章授權《香港01》刊登,並說:「如果你們媒體有版位,可以全文刊登,文章到現在還適用。」——「至今仍適用」的肺腑之言,不免折射出香港規劃發展的「龜速」。
這種「龜速」在河套區發展可見一斑。由2008年提出發展以來,直至2017年,港深政府簽訂《關於港深推進落馬洲河套地區共同發展的合作備忘錄》,土地業權問題解決,河套區的發展才正式開始。到去年底,河套區終於平整了土地,得以進行第一期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的基礎設施工程,此時距離張克科等人於1992年提出的「深港跨境科技園」構想,已過了將近三十年。
新界300多公頃,包括交通欠賬、產業欠賬、社會生活欠賬和民生問題欠賬。(特區政府)現在就是還債!
「亡羊補牢」,更應「快馬加鞭」
「新界300多公頃,包括交通欠賬、產業欠賬、社會生活欠賬和民生問題欠賬。(特區政府)現在就是還債!」見證深港跨越重重關卡「邁出一步」,張克科評價《發展策略》是「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雖說是「為時不晚」,但既然是「亡羊補牢」,更應「快馬加鞭」。然而,特首林鄭月娥出席港台節目時卻指,「北部都會區」以二十年時間發展是「務實的時間表」。三十年停滯後,又是「二十年」,立法會議員都不太滿意。工聯會黃國健在《施政報告》答問會上表示對二十年的「鴻圖大計」感到「不太踏實」,而民建聯劉國勳期望,十年能基本完成建設,十五年便能成熟運作。
「我們以前發展新市鎮,十年做『十大基建』,短時間可以做那麼多......今天有什麼理由不能在十年內做好北部都會區?」劉國勳在接受《香港01》訪問時仍堅持自己的觀點。他強調,現時新界北區的發展速度與《前海方案》、《十四五規劃》脫節,前海在2035年要完成擴區的階段性目標,而洪水橋最後入伙還需十七年時間,即最快亦要2038年,如果再加上其他新區建設,「起碼最少要二十年」。
立法會議員們的「心急如焚」乃情理之中。要求政府立下具體承諾和加快進度,皆因過去政府欠缺「管治效能」,社會信任早已跌至冰點。「北部都會區」提出後,社會支持聲音佔多數,或許是這麼多年來,難得有一事令社會各界達成「共識」,議員們當然希望「乘勢而上」,做出成績。但這只是開始。掌聲過後,有很多具體措施需要細化和深化。冀特區政府早日兌現承諾,「還清」這筆「債」,莫辜負港人下一個「三十年」。
相關閱讀:
施政報告2021|北部都會區的提出 港深融合「欠債還錢」的開始
施政報告2021|港府終認「港深融合」的必要 如何建設是大考驗
施政報告2021|「北部都會區」的前身——13年前「一河兩岸」的構想
詳細內容請閱讀第286期《香港01》電子周報(2021年10月11日)《北部都會區的提出 港深經濟融合「欠債還錢」的開始》。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電子周報,瀏覽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