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重回盟友圈 G7政治意義大於實際
上周五至周日(6月11至13日)在英國康沃爾郡(Cornwall)卡比斯灣(Carbis Bay)舉行的G7領袖峰會,除了是西方主要經濟體在疫情漸退後的首個面對面首腦會議之外,也是跨大西洋聯盟經歷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四年「冷待」後的「美國回歸」象徵。迎接上任後首次外訪的美國總統拜登,作為「東道主」的英國首相約翰遜就稱拜登帶來「一大口清新空氣」;法國總統馬克龍指拜登證明了「領導力就是夥伴合作」;即將卸任的德國總理默克爾則說拜登上任可以「新的熱情」去解決問題。拜登自己在會後亦一如所料地高呼「美國重回談判桌」。
雖然拜登本周將繼續行程,踏足歐洲大陸參加北約峰會和歐盟-美國峰會,並將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會面,不過,從其G7峰會的成果可見,這次一連八日的出訪,無論對拜登而言,還是其他與會的美國盟友,皆是一種起步式的政治表態,具影響力的實際政策成果暫未得見。
這次G7峰會特別邀來澳洲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韓國總統文在寅和南非總統拉馬福薩(Cyril Ramaphosa)親身出席,而同樣獲邀的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則因國內疫情而只能遙距參與。從此等陣容可見,G7的議題一方面要聚焦印太和中國挑戰,另一方面則要統籌全球抗疫(南非和印度皆是最早提出世貿疫苗知識產權豁免的國家),以及疫後經濟復蘇。
考慮到本年11月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屆締約方大會(COP26)將同樣在英國舉行,氣候政策亦是重頭戲之一。
「聯友制華」屬政治符號
在針對印太和中國方面,G7的聯合聲明一如所料地用上「自由開放印太」一詞,並點明各國「強調台灣海峽和平穩定的重要,並鼓勵兩岸議題的和平解決」,又表明「對東海和南海的局勢嚴重關切」,「強力反對任何改變現況和增加緊張的單方面行動」。同時,聲明也要求中國「尊重人權和基本自由」,特別點名新疆和香港,指中國應維持「《中英聯合聲明》和《基本法》中在香港的高度自治」。
聲明亦提到要在全球供應鏈中去除「強迫勞動」,特別點出「農業、太陽能、成衣業」三大項目。雖然文句未有點名新疆,但這些行業正正切中了西方國家對新疆強迫勞動的指控,也可算是各國以「避諱」方式對中國的批評。不過,類似的內容早在意料之內,其用詞也甚為溫和,未見姿態上明確統一戰線。對此,美國官員就指三年前的G7聲明連中國也沒有提及。
此次G7針對中國的具體內容主要體現在兩個項目上。
上文刊登於第269期《香港01》周報(2021年6月15日)《美國重回盟友圈 G7政治意義大於實際》。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