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網絡覆蓋是公共服務 推動5G須顧及基層
創新及科技局預告年底推出《香港智慧城市藍圖2.0》,當中涵蓋5G建設和公共設施升級,但社會普遍不抱太大希望,因為回顧2017年的《香港智慧城市藍圖》,本身就有不少願景尚未實現。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人家可以極速超車?為什麼我們持續落後?香港究竟需要怎樣的規劃和建設,才能縮窄與智慧城市的距離?
承接上文︰【智慧城市】避免再建智慧燈柱2.0 需借力灣區發展本土創科
網絡層規劃緩慢 忽略基層
《香港智慧城市藍圖》提出要用「Wi-Fi.HK」聯通城市,奈何Wi-Fi只集中於商場和公共區域,無法覆蓋全港,而網絡光纜的鋪設更無法惠及基層市民。疫情期間,因劏房、舊樓及偏遠地區網絡鋪設不便,網速受限制,部份基層學生甚至要到便利店借Wi-Fi上網課。
黃錦輝指出,香港的智慧城市發展,需要「以人為本」。「發展一個城市,不止科技那層,還有管治那層,要考慮如何『共融』。我們要考慮老人家和弱勢群體,不可以有了這樣的科技,令他們生活不便。」黃錦輝說。
公道點說,香港政府不是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到了2018年,政府終於撥了7.7億來鼓勵固網商擴展光纖網絡覆蓋至鄉村村口,預計2021年可以通網。
但同樣是建設智慧城市,新加坡的網絡搭建確實比香港做得更快、更全面。新加坡資訊通訊發展局早在2006年推出「下一代全國寬頻網絡計劃」。截至2013年1月,新加坡的高速寬頻網絡已經遍布全島,每個家庭、學校、企業和個人都具備每秒1G的上網速度,無線網絡則達到每秒1M的上網速度。
網絡技術日新月異,港府的規劃實在滯後於時代。2020年的香港,不但沒完成Wi-Fi同有線網絡覆蓋,連5G建設都慢人一步。
政府仍然待營辦商自行建設和測試5G基站,審批「龜速」。由於通信頻率原因,5G基站比4G的更密集,需更長的基礎設施鋪建時間,因此更應提前規劃和加速建設。深圳在2019年9月設定5G基站建設目標,到今年7月底完成4.5萬個基站目標。而香港通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由2019年3月開始開放5G基站申請,到今年5月才只有3,800個審批通過,要實現全港覆蓋實在是「遙遙無期」。
相關閱讀:
新冠肺炎|劏房戶回校借平板電腦網上學習 數據卡「易爆」礙學習
復課|調查:八成基層學生無合適電腦裝置 兩成人家中沒寬頻上網
對策:政府調控 拓展5G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早在2018年接受《香港01》訪問時就提過,發展城市Wi-Fi固然重要,但Wi-Fi易受干擾、穩定性低,在室內作民用或商業用途較為合適,如果5G應用廣泛、接收良好而且價錢相宜,5G才是一座城市公眾地方的通訊支柱。
網絡科技一日千里,政策須因應時勢作出調整。政府執着於無法全面覆蓋的Wi-Fi,卻不考慮加大5G基站的公共投入,以5G技術替代公共網絡;將市場拱手讓於商界,乾等基礎建設緩慢發展,實在是過於死板。
再者,在智慧城市的框架下,「網絡覆蓋」實質是一種公共服務,但當前政策上,政府並無承擔公共責任。「網絡層」關乎數據的傳輸,高速網絡的全面覆蓋至關重要。5G基站建設耗費巨大,若政府仍保持「不干預」的姿態,依賴自由市場去競爭和建設,營辦商只會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導致數據價格高企,基層市民又無奈成為5G網絡之外的「孤島」。
而假設高速網絡不能夠覆蓋全港,「平台層」就只可以收集有網絡連通的地區數據,在進行智能決策時亦無法針對斷網地區,網絡建設的差距最終將會加深各階層生活環境的差距。
政府年底推出《香港智慧城市藍圖2.0》時,必須注意兩點:一是須更加靈活,不妨參考最新科技發展趨勢,對陳舊的、過時的、效果差的政策進行更新和修改;二是須承擔調控責任,在與公共服務有關的建設上絕不可一味迷信自由市場,以免令階層更加分化。
上文節錄自第234期《香港01》周報(2020年10月5日)《 鄰區極速超車 本地持續落後 香港需要怎樣的智慧城市藍圖2.0?》。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