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紅線.二】做了二十年的校長:怕被投訴 現在當教師很難

撰文:林嘉淇
出版:更新:

過去一年,教育局曾九次向全港學校發信,明明白白地寫下官方對學校如何處理社會運動的指示。教育界都說過去從未出現過如此頻繁及言辭強硬的官方指示。這是一種施壓嗎?連領導官員也指出教育界不能成為「無掩雞籠」,民間組織召集神秘調查員監察教師工作,學校的一舉一動被放大。即使高舉校園要遠離政治,在社會高度政治化下,學校還是被捲進這場漩渦之中。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在中學校長會主席鄧振強眼中,老師的責任不是執行教育政策大方針,而是實實在在貼近孩子,解除他們的疑惑。

承接上文︰【教育紅線.一】一句說話換來一封譴責信 被監視的教師們

教育局曾九次向全港學校發信。(香港01製圖)

矛頭指向教育界
可以整頓言論,卻易摧毀信任

「投訴宗數實際不算多,但看到整個社會的氛圍,都是想把過去一年的社會亂象歸咎於教育界。9月初,特首曾提出四大行動,包括邀請專家學者找出香港社會變化的原因和思考對策。正如我們教學生,是先有研究調查後,才有結論,那才是恰當的。」鄧振強頓了頓續道:「但現在有部份官員在未有調查的情況下便有結論,要教育界去承擔責任。過去香港社會都講道理,都講調查研究。但現在呢?對教育界卻不是這樣。」

鄧振強坦言,不能妄下判斷叫教育界為反修例運動負責。(鄭子峰攝)

避免校園政治化
非代表不能討論政治

「學校是學習的園地,不是政治角力的場所。」這是楊潤雄在去年12月向全港中小學發出的公開信中的話。鄧振強說他也同意,特別是政治力量不應進入校園,原因是會造成無日無之的矛盾與衝突。但是,不讓政治力量進入校園,不等於校園內完全不談政治。正如鄧振強當時引用孫中山的「政治是眾人之事」作回應,兩者之間有何分別?如何界定討論政治議題與宣揚政治主張的分別?如果學生在過程中詢問老師的政治立場,那會否變成「宣揚」?會否變成教育局口中所說的「失德」?

學生對政治議題有興趣,學校有責任回應學生的需要,協助疏導及分析,不應該迴避政治議題。(羅國輝攝)

校園現思想禁區
因人人不知紅線在哪

校園不該是個讓人人勒住頸項的場所,對學生如是,對教師亦如是。他指出,從教育的角度而言,在高壓窒息的空間工作及學習絕非好事。「有學生提出討論政治議題,這會對老師構成壓力。教師會考慮到與學生傾談會否等於宣揚政治理念?是不是等於教師失德?因為(投訴)程序不清楚,案例不清楚,老師會惶恐,特別在這段時間,監察老師的可能是有勢力、位高權重的人,而教育局接到投訴時便會說要嚴肅處理,老師就會擔憂,這就不理想。這予老師的感覺是最好不要去『掂』。」

我擔心日後(教育局對教育界)只講什麼禁止什麼不能,用『不不不』的心態去看學生,便會當學生是製造麻煩的人。 如果教師隊伍是同情學生的話,也可能會被打成是需要被整頓的一群。
中學校長會主席鄧振強
校園出現思想禁區,教育界憂慮若學生提出討論政治議題,或會對教師構成壓力。(高仲明攝)

上文節錄自第223期《香港01》周報(2020年7月20日)《 不能教的「秘密」 教育紅線纏繞校園》。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訂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相關文章︰

【教育紅線.一】一句說話換來一封譴責信 被監視的教師們

【教育紅線.三】不透明的投訴制度 誰知紅線位置?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

223期《01周報》精選內容:

【封面報道】泛民初選結果為香港敲響警鐘 要讓「抗爭派」成主流嗎?

【深度解讀】從唇槍舌戰到肢體衝撞 議事廳如何淪為泥漿摔角場

【深度解讀】不能教的「秘密」 纏繞校園的教育紅線

【其他精彩內容】

疫情撕破「國際都會」假面具 外傭隔離期間歷盡歧視與辛酸

【國際專題】千年神殿爭奪戰再起 「聖索菲亞」的當代難題

【科技.未來】當華為被封殺 群雄逐鹿5G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