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蕓知道.影評】不談浩瀚大時代 只談一輩子的愛
《只有蕓知道》是一齣國產愛情片,但逾九成篇幅都在新西蘭拍攝。導演馮小剛放棄大格局、史詩式的劇本,沒如《芳華》評文革,沒如《我不是潘金蓮》評官場,更沒《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集結號》等史觀,本片改編自他的電影助手的真人真事,透過真摯、細膩、動人的筆觸打動觀眾。若論催淚程度,本片不輸蝕於韓片。
撰文︰李美
華人遠赴新西蘭的故事,一般多描繪客在異鄉,並滲入愛國說教題材。本片將相關元素壓至最低,有別「中國是吾家」的愛國電影。為何電影的背景定於新西蘭?一是基於真人真事的異鄉故事(但故事原型在美國),二是有傳馮小剛要避禍低調。無論如何,電影將新西蘭壯麗景色盡收鏡頭下:遠望雪山,近看綠草,既有羊群,亦有樹林,導演還加插許多穿越郊野的航拍片段。
新西蘭是生活愜意、節奏緩慢的地方,本片步調亦然,整體相對平淡,高低起伏不大。這非一齣激烈的愛情片,僅抽取人生一小節放大,亦不以王子公主式結婚告終。本片談細水長流、一輩子的愛,正因這種細緻、深刻鋪排,觀眾才可更投入角色,體味他們的心路歷程與愛戀—以鑽石訂婚,莫不寓意恆久,豈止追求一時感動?這跟國產片往往厚重、深沉到底一脈相承。
可惜,電影格局始終偏小,以致票房及迴響均遠遜馮小剛的舊作。然而,勿以題材小而輕視之,衡量標準不應如此,《只有蕓知道》絕對是齣小品大作。
曾演《芳華》的黃軒與楊采鈺再次合作,分別飾演丈夫隋東風及妻子羅蕓。電影描述東風帶着太太的骨灰,一邊四處安葬,一邊回憶往事。所謂「四處」,因為骨灰分葬四個地方:一是新西蘭故居,一是中國故鄉,一是撒落大海,最後的部份則由丈夫帶在身邊,以待自己死後合葬。
上述「四處」,體現了電影的核心主題:哪處是家?兩人的答案,乃是「何處有愛,就是吾家」,正如戲中最後直白「Wherever You Are Is My Home」。
電影倒敘的次序,先是帶出主角在新西蘭的安穩生活。既有大宅(更有無敵草原風景),又有生意,無疑是移居該國的理想圖畫,相信亦為不少人包括香港人所嚮往。可是,旅行不同定居,安穩日子過久了,又想搬出鄉郊,正如這間大宅的住客一再易手(總是由老換嫩)。只可惜,男人總想多賺幾個錢,女人儘管內心不滿,還是嫁狗隨狗。
電影先立後破,侍應生Melinda(Lydia Peckham飾)打工賺夠環遊各地,其自由模式漸成兩位老闆嚮往的目標。其中,羅蕓之鍾愛自由,更藉羨慕鯨魚在海中自由來強化。她向極光許下「自毀」願望,亦突顯她想掙破這間「印鈔但綁人」的餐館,繼而趁機離開「美但不自由」的大宅。羅蕓將字條塞進笛子,正是寄望東風,重拾過往無拘束的陽光感。她的遺願是跟大海、鯨魚一起,也象徵對自由的憧憬。
惟歸根究柢,她更希望與「愛」合葬—始終,要有安全感,不是形而下的大宅、生意可以賦予。她葬於新西蘭,與其說是眷戀故居,更多是眷戀愛犬Blue,希望與牠長伴—此前她安葬Blue,亦謂愛犬永存自己心中;她之回歸父母家,以及永伴丈夫,亦冀自己跟所愛永遠相依。
電影的倒敘技巧高明,最後帶出二人初到新西蘭遇到的房東林太(徐帆飾),既道出「半路上留着的那個人,苦啊」,亦旨將劇情推到羅蕓病故。畢生營營役役,心裏最感踏實的,到底是跟最愛共處—較諸贏得賭博,遇上隋東風才是羅蕓最幸運的派彩。較諸不惜令隋東風傷心,保留餐館也許令羅蕓更不開心。人生到底追求什麼?不到最後不知道,答案其實很簡單,遺憾的是,世人往往捨本逐末。
《只有蕓知道》為馮小剛友人張述的真人真事,除賭場一幕是虛構,其他打架、觀鯨、「他媽的」等八成情節都真實發生過。電影縱然只談兩人私戀,沒有浩瀚的時代感,更無重大歷史意義,不過談論家、愛與自由,無疑是大道理,電影的表達手法細膩,同樣亦為大師級—疫下荷里活「大片」減少,由內地到日韓泰俄等電影的選擇反而增多,大家可趁此機會多欣賞其他「大作」。
更多《香港01》周報影評:
上文刊登於第219期《香港01》周報(2020年6月22日)《《只有蕓知道》不談浩瀚大時代 只談一輩子的愛》。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或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