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意大利封鎖全國 抗疫必須放棄自由?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截至本周一(3月16日),意大利全國新冠肺炎確診數字接近2.8萬,死亡案例超過2,150人。雖然上周一(9日)晚開始落實的全國封鎖措施並未馬上阻止疫症擴散,但作為西方文明發源地之一的意大利竟然實施有如中國封城的強硬政策,在歐美引爆了抗疫是否必須放棄自由的爭議。

意大利2月底封鎖疫情嚴重的多個小鎮,成為西方「封城」首例;本月8日封鎖北部倫巴第地區(Lombardy)與北方多省;翌日落實全國禁止非必要交通,中止所有體育活動及其他公共集會;並於上周三(11日)進一步禁止除超市、藥房、報攤等關鍵服務外的所有商業、零售、飲食商鋪營業。目前,意大利全國街頭都有警員巡邏,呼籲民眾留在家中,並截查街上行人的出行目的。

警員在街頭查問民眾出行是否有合理理由。(路透社)

疫情嚴峻 民眾自覺性漸長

政府的嚴厲措施,對在西方標準來說也特別不愛守規則、特別不信任政府的意大利人而言,可算是重大的心理震盪。不少民眾初時還將封鎖當作是額外的假期,在戲院、博物館、體育館大門緊閉之際,就跑到公園聚集;甚至有米蘭人趁周末空閒繼續原訂的滑雪計劃。

不過,疫情嚴重的氣氛隨着時間推進愈來愈深刻。意大利執政聯盟中的民主黨黨魁津加雷蒂(Nicola Zingaretti)在3月7日確診。政治派系味道較淡的意大利總理孔特(Giuseppe Conte)嚴詞指出當下疫情是意大利「最黑暗的時刻」,要求國人放下「鑽法規漏洞」的民族性,留家負起更大抗疫責任。雖然教宗方濟各曾抱怨「被囚在圖書館中」,但與意大利唇寒齒亡的梵蒂岡上周四(3月12日)也破天荒宣布關閉羅馬超過900座教堂。

同時,醫療體系不勝負荷的新聞也甚囂塵上,其中有醫療人員被迫先救年輕人、放棄長者的故事流傳甚廣。在醫療水準較高的的意大利北部,位處倫巴第地區的貝加莫(Bergamo)市長就曾直指「有不得治療的病人被遺棄待死」。貝加莫於上周四就有50位醫生確診,更有傳言指死者過多,遺體要先放進教堂等待處理。

類似的新聞,加上戲劇性的封鎖全國措施,逐漸警醒意大利一般民眾。將封鎖當作渡假的情況愈來愈少。現時繼續營業的必需品商店,也緊守政府「人人保持一米距離」的呼籲,只准許少量顧客同時進入店內,而在店外排隊的人也自律地保持距離。在口罩等基本防疫用品嚴重短缺之際,民眾也漸有「沒有口罩就不要在人多地位逗留」的公共衞生意識。

自由是自律的基礎

然而,意大利人畢竟是意大利人。雖然在政府嚴查出行原因之時,有民眾表示因為政府訂明愛情並非必要而不敢探訪伴侶,可是在重視家庭鄰里關係的意大利,不必上班上學的人待在家中就自然想到親戚朋友家拜訪,自以為在私人地點與熟人相聚理應不礙抗疫,因此並沒有理會政府呼籲。而在大城市關鍵地點以外的警方也沒有嚴格落實非必要出行的罰則,即使被截查者未能證明其出行必要性,警員也傾向放行了事。

有身處倫巴第地區的民眾就表示雖然意大利正採取跟中國一樣的方式去應付疫情,不過「意大利人的鬆散習慣」導致「民眾跟警方都知道有規則需要遵守,但是他們都不能自控地發現到這些規則中有上千種例外情況」。

從以上現象可見,意大利的封鎖無論在民眾層面還是公務員執行的角度而言,其緩阻新冠肺炎病毒傳染的成效說到底只能靠民眾自律,否則縱有千萬種隔離法規,沒有人願意遵守也只屬空談。畢竟,我們不能期待意大利人會像東亞地區儒家文化圈的民眾般循規蹈矩。

意大利逐步封鎖全國的措施,其實一定程度上是逐步促成民眾覺醒疫情嚴重而自律防疫的動作。如今意大利人已普遍有所收斂,逐漸自發遵守有助防疫的規條和衞生建議。正如德國哲學家康德(Immanuel Kant)指出,用自己判斷為正確的行為規則去限制自己的行為,其實是個人自由的體現。意大利封鎖全國的措施,如果最終能夠成功壓下疫情擴散,這也將證明要抗疫有成,不必然要放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