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解碼.六】基層苦無託兒服務 如何釋放婦女勞動力?

撰文:陳澔琳
出版:更新:

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在上任不久後,以《扶貧停不了 防貧亦重要》為題撰寫網誌,提出扶貧固然重要,但防貧亦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亦是政府的長遠目標,如推行「在職家庭津貼」,增加津貼額及將計劃擴展至一人住戶令更多自力更生的基層在職住戶受惠,達致防貧作用。但對一些因環境所限、暫未能自力更生的人士,政府卻未有提供失業援助金等過渡性措施,莊子慧形容:「從一個人開始面臨經濟困難,到符合申領綜援的資格,那段時間是『榨乾榨淨』,而政府卻沒有選取一個中間位置,提供支援作緩衝。」結果,有困難的基層只能下流成為貧窮人口的一員。

承接上文︰【扶貧解碼.五】增加託兒服務 兩屆政府未兌現的承諾?

補救性的扶貧工作固然重要,防貧亦是不可或缺的一環。(資料圖片/高仲明攝)

莊子慧提議,會否有一些津貼可供類似阿莉處境的人申請?「這些支援是一個驅動力,(福利援助)措施不是單純推出來便算,而是要提供針對性的幫助。」情況就如因家庭問題離婚分居,搬出來需要繳付按金及搬遷費等,現時坊間甚少資源配套處理這些特殊需要。

受助人應自我增值 提升議價力

在協會接觸的不少個案中,不少單親母親都希望自力更生,卻困於自身對工作的想像之中,例如為了方便照顧小孩,她們期望找鄰近住所、富有上班彈性的工作,偏偏在僱主眼中,彈性常與工資成反比;其次就是不懂或難有空間提升自己,只能在低技術工種兜轉。莊子慧形容:「她們會認為自己需照顧小朋友,因而沒什麼選擇,不能想得太長遠,在我們的角度,結果他們賺回來的工資,可能與拿綜援金差不多,難以走出當下困局,我們認為如果她們上課,如學習保健、醫療支援,相對地能賺取多點工資;但她們會認為讀書需要花很多時間,難以照顧小孩。」這些單親母親經常站在這些困局當中,而這些並非政府用錢,問題便可迎刃而解。

單身母親自我增值,如學習推拿,有助重回職場。 (資料圖片/鄧倩螢攝)

對不少人而言,離開勞動市場一段時間後,要重回很難,當社會不斷在變,但基層的能力、技能一成不變時,不僅對重投職場卻步、缺乏信心,更為殘酷的現實是脫節,可以選擇的工種變得狹窄或工資倒退。協會的高級發展幹事鍾世昌批評,政府經常忽略婦女離開職場時間的長短:「婦女第一年沒有工作,與十年沒有工作相比,政府看不到那個分別。」

近年來,政府如何協助有工作能力的綜援受助人就業?社署自1999年6月起推出「自力更生支援計劃」(IEAPS),當時計劃包括多項就業援助計劃。時至2013年1月,社署整合計劃,並委託非政府機構推行「自力更生綜合就業援助計劃」(就業援助計劃),向未達社署所定的工作時數標準的失業綜援申請人以及最年幼子女年齡介乎12至14歲的單親家長和兒童照顧者,提供就業輔導及培訓服務,如為計劃參加者安排就業配對,申請人若成功獲聘,部份入息可獲豁免計算。

對於綜援受助者而言,一旦墮入貧困,積蓄耗盡,重新踏入社會崗位困難重重。(資料圖片/吳鍾坤攝)

此外,就業援助計劃設有短暫經濟援助,幫補綜援受助人在尋找工作期間或就業初期所需的開支,如參與培訓課程、購買制服及交通費等,金額上限為每人每年2,000元。

政府基於家庭照顧的考慮而排除了像阿莉般的家庭照顧者,這不難理解,但當局有又否循其他途徑伸出援手?對於本有工作意欲的婦女,儘快重回職場當然是最為理想的做法,但如因育兒及照顧家庭而離開工作崗位數年不等,政府也可多投放資源,協助她們建立新技能、重拾信心。「現金津貼對家庭有一定幫助,因為總是『有好過無』,但不能只有一筆錢。」莊子慧舉例說,在託兒服務以外,政府能否締造一些婦女友善工作的機會?如培訓基層婦女成為幼兒照顧助理等等,協助她們重回工作崗位?

當然所有問題都是千絲萬縷,如單親基層想找工作或參加培訓,苦無託兒服務,到頭來亦難以脫離安全網,只是如政府仍選擇無視問題,又或者仍舊視社福津貼及配套為「社會福利」,而非「社會投資」,基層只會繼續陷入貧窮的漩渦之中。

相關文章︰

【扶貧解碼.一】似近還遠的脫貧 未完成的社會保障

【扶貧解碼.二】治標不治本、 重量不重質的津貼主義?

【扶貧解碼.三】專訪周永新——全民退保夢,醒來又睡去

【扶貧解碼.四】綜援檢討無期 從小輸在起跑線?

上文節錄自第204期《香港01》周報(2020年3月9日)《增加託兒服務 釋放勞動力 兩屆政府未兌現的承諾》。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