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第一階段貿協塵埃落定 中國小輸大贏

撰文:黃治金
出版:更新:

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中國副總理劉鶴上周三(1月15日)在白宮東廳簽署了美中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標誌着兩大經濟體長達一年半的貿易戰暫時休戰,猜測良久的全球觀察家也終能一睹協議文本的面目。協議公布後,外界紛紛試圖從條文中辨別「輸贏」,但同時也幾乎異口同聲斷言中美兩國的貿易大戰將曠日持久,今後的劇情仍將跌宕起伏。與此同時,世界兩大經濟體的博弈讓人深刻感受到舊時代的落幕和新時代的到來。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通過官網發布了協議的英文版本,共96頁。中方在上周四(1月16日)由財政部國際經濟關係司發布了中文版本,共88頁。根據美方的說法,中美之前的貿易談判崩盤,和中國堅持將協議文本保密處理有關;然而此次協議文本卻全部公開,只有一個機密附件——該附件詳列中國採購美國產品和服務的細節,若然公布將會擾亂市場。雙方除了文本協議外,再無其他任何口頭或書面文件,對未來減少關稅也沒有任何協議。也就是說,協議自達成到文本敲定再到簽字,美國對華關稅的立場沒有改變。

劉鶴(左)以中國副總理身份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右)代表中美兩國簽下中英文版本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美聯社)

目前美國仍然有3,600多億美元中國商品的附加關稅尚未取消,中方也繼續向對等比例的美國商品徵收關稅。之前美國已同意將1,200億美元產品的關稅從15%降至7.5%,可算是唯一確定的關稅扣減。美國總統特朗普宣稱美方很快會與中方展開第二階段談判,但可能會到11月美國大選後,才會達成協議,言下之意,其他美國關稅將起碼保持至美國大選之後。

一般來說,特朗普作為總統毋須親自簽署貿易協議,尤其在劉鶴副總理的身份和他完全不對等的情況下。之前美國有說法指會由商務部長或貿易代表等幕僚簽署,但特朗普認為這是自己達成的協議,必須簽上自己的大名領功,促成了中美外交史上首次由美國總統和中國副總理共同簽署協議。

簽約場面變白宮政治舞台

在此等官方簽署儀式的場合,特朗普也不忘拉票。「剛好」在同一天,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正式在彈劾條款上簽字、送交參議院。特朗普希望通過這種簽署貿易協議的公關戰術,搶佔國內輿論的關注度。簽署現場除了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和財長姆努欽(Steven Mnuchin)等貿易團隊成員外,還包括州長、議員(主要為共和黨議員,大多來自農業州)和投資者共200人之多,都是特朗普的支持者、好友。中方官員一共10人,主要是劉鶴和他的談判團隊及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全程70分鐘的簽署儀式,特朗普光介紹美方人員就佔去了50分鐘,將中方人員晾在一邊。劉鶴講話、轉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書信,加上崔天凱講話總共也就十多分鐘時間。特朗普此等舉措其實甚有玄機,例如他特別點名前聯儲局理事沃什(Kevin Warsh),抱怨他以前未有努力爭取聯儲局主席位置,明顯針對現屆聯儲局——由此可見,整個簽約場面其實是特朗普自導自演的國內政治舞台。

特朗普認為這是自己達成的協議,必須簽上自己的大名領功,促成了中美外交史上首次由美國總統和中國副總理共同簽署協議。(路透社)

回到貿易協議本身,特朗普延續之前的表態,說這是「任何人從未見過的最大協議」,並再次稱讚習近平,又提到自己會在不久將來訪問中國。劉鶴和崔天凱整體上強調中美貿易協議「互利共贏」,強調協議建立在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基礎上。

文本統一對等 顯見微妙相讓

協議文本中英文一致,共有九章,依次是:知識產權;技術轉讓;食品和農產品貿易;金融服務;宏觀經濟政策、匯率問題和透明度;擴大貿易;雙邊評估和爭端解決;最終條款。雙方文本均提到,中國正在採取的開放經濟和改善貿易體系(regime)的舉措所帶來的貿易和經濟結構變化,將有助擴大貿易流,包括顯著增加美國和其他國家對中國的商品和服務出口。總體上,協議強調「中國的義務性」及「協議的契約性」,比如文本多處用上「美國確認」(reaffirm)、「中美同意」(agree)和 「中國應」(China shall)等言詞。但回顧中方一貫的貿易政策,再分析文本具體內容,可見中美都有所要求,也有所讓步,並沒有絕對的贏輸區別。比如知識產權一章,大多數條款是中國在簽署協議前已承諾或做好鋪墊的政策;金融服務部份基本上是對中國近兩年金融開放實踐的重申,協議相當於補充了中國金融對外開放的細節,例如中國將不遲於今年4月1日取消壽險、養老保險和健康保險領域的外資股比限制;在技術轉讓、宏觀政策及匯率制度方面,協議更強調「雙方」都應遵守條款,突顯了義務對等,說明中國面對美國莫須有的「強制技術轉讓」、「匯率操縱國」指控,態度未變。

「剛好」在同一天,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正式在彈劾條款上簽字、送交參議院。(路透社)

另外,在美國過去咄咄逼人、單向力推的執行層面,協議也只說雙方各自設立的「雙邊評估和爭端解決辦公室」。而在用詞方面,中國此前一直強調「爭端解決」(dispute settlement),美方則一再堅持通過所謂「執行機制」(enforcement mechanism)確保中方落實承諾;在此協議中,卻可見雙方如何巧妙地互相顧存面子,以達成共識。協議雖以「執行機制」作為第5.4條的統稱,但於具體措辭中,兩國在去年12月宣布達成協議時所用的「爭端解決系統」(Dispute Resolution System)再次降調為「爭端解決安排」(Dispute Resolution Arrangement),而且補充加入「雙邊評估」(Bilateral Evaluation),既照顧到美國顏面,也回應了中方的實際訴求。

壓止制中國未成 只求多買美國貨

協議的簽署對中美來說是雙贏。對特朗普來說,這份協議足夠讓他炫耀自己達成的「戰果」,美國在自己的語境下自然是「贏家」。美國在貿易戰雖有損失,也未達到自己想要的最佳效果,但中國承諾400億至500億美元的農產品採購額,讓特朗普可以順理成章稱美國農民「贏了」,而總計2,000億美元的採購承諾也在表面上滿足了他消除貿易逆差的訴求。雖然其他方面中國的承諾和美國鷹派所想像的相差甚遠,但在盛大的簽署儀式上,特朗普算是為今年的總統競選取得一項確實的政績,幫助他進一步鞏固紅色選區。

當然,和以往中美談判不同,此次面對美國的強力攻勢,中國掌握了相當主動權和掌控力。即便非要將採購合同和開放措施說成是「輸」,那麼中國在這份貿易協議裏也得到了更多的 「贏」。

中美首階段協議簽定,為特朗普2020年連任選戰的「經濟牌」打下基礎。(美聯社)

美國發起關稅貿易戰的真正目的是全方位遏制中國,這也是美國在釋放積累良久的對華焦慮。這些焦慮遲早要釋放,甚至可能以更危險的方式釋放,貿易戰能以採購方式暫時平息,已經是非常溫和的結果。

處在「防守」的中國,無論是「打」是「談」,都展現了戰略上的自信和定力,維護國家利益和尊嚴的同時也堅守住了底線。比如,採購數目雖然巨大,並非完全不可能完成;協議文本保持了平衡,並不是「不平等條約」。而且,協議中改革措施的方向,本就符合中國「二次改革開放」的需要。

進一步說,中美之間的博弈必然是「持久戰」。這份協議最重要的作用,是讓中美經貿關係更趨緊密,防止中美脫鈎,讓兩國衝突對美國的風險更高。它從預想中聲勢浩大的壓制中國戰爭,降級到一筆可以用採購承諾解決的交易,更突顯中國對中美關係極強的管控能力。

中國承諾400億至500億美元的農產品採購額,讓特朗普順理成章稱美國農民「贏了」,而表面上也滿足了他消除貿易逆差的訴求。(美聯社)

如今看來,中國經濟的確不是「小池塘」,兩年的貿易戰對中國確實有很多不利影響,但並未改變中國經濟發展的方向。中美貿易戰能在今天得到緩和,不是對美國言聽計從的結果,而是以實力為真正基礎。對美談判的強硬和對外開放的動作,讓全球不僅對中國的綜合實力有重新的認識,更讓世界再度看到中國開放的決心。

美施壓盟友站隊 反助華拓展外交

正因為如此,貿易戰下美國施壓全球盟友,但被要求「站隊」的歐盟、日本都沒有盲目跟從,而是開始尋找在中美之間合適的位置。中國和日本、韓國、朝鮮及東盟國家關係普遍轉暖,中俄兩個大國的合作機制走上新的高度,這些進程反而得到了美國的「助攻」。

中俄兩個大國的合作機制走上新的高度,是得到了美國的「助攻」。(路透社)

從更深遠的影響來看,當中國不斷加大開放、美國不斷築起壁壘,中國在「美國優先」的浪潮中用實際行動擔起「自由貿易」和「多邊主義」的旗幟,這種景象是意義非凡的。這意味着中國不僅在硬實力上能承受風浪,還增加了軟實力或者說價值觀上的吸引力,這對於中國將是歷史性的轉折。所以,輸贏不只在貿易金額上錙銖必較,更關乎中美關係的大局、中國發展的機遇及全球格局的變化。從這個角度考慮,中國多買一些美國貨的「小輸」,已經是於國際格局中的「大贏」。

相關文章︰

中美第一階段協議是務實主義的產物

【貿易戰】外交部回應首階段經貿協議簽署安排:中美保持密切溝通

【中美貿易】劉鶴:「第一階段協議」為兩國關係創造條件

【中美貿易協議】第二階段協議怎麼談?

上文刊登於第198期《香港01》周報(2020年1月20日)《第一階段貿協塵埃落定 中國小輸大贏》。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