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台灣大選】蔡英文大勝265萬票背後 透露什麼訊息?
2020年台灣總統選舉,競逐連任的蔡英文以265萬票的懸殊差距擊敗主要對手韓國瑜,其總得票達817萬,打破台灣自1996年開放民選以來最高得票紀錄;同日舉行的立法院選戰中,民進黨在區域加不分區立委席次亦單獨過半,總席次達六成,再度實現完全執政。
一年多前,國民黨在「九合一選舉」中大獲全勝,形成目前地方政治版圖藍大於綠的局面,其時台灣輿論紛稱蔡英文的總統路快到盡頭。但隨後島內政治氣氛被香港反修例風波意外炒熱,連同北京提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激發台灣選民「危機意識」。蔡英文趁機大打主權牌、價值觀牌,促使年輕世代「回家投票」策略奏效,在被一些人形容為「世代之爭」的選戰中笑到最後。
選舉塵埃落定,國民黨黨主席吳敦義於投票日當晚8時現身競選總部向支持者鞠躬致歉,並與黨內一眾一級主管請辭,這家百年老店再度走上艱難的自我救贖之路。對於蔡英文與民進黨而言,大勝之後也難以高枕無憂,畢竟以「亡國感」為代表的意識形態可以用來爭取選票,卻不能轉化成實在政績,以經濟與價值觀挑戰為代表的治理問題,才是蔡英文最大的挑戰。
本屆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可投總統、副總統的選民為19,311,105人,根據中選會開票結果,開出超過1,400萬張有效票,投票率達74.9%,在連續四屆投票率不斷下滑的情況下,首度回升。
投票率連跌四屆後回升
根據統計,1996年台灣首屆大選投票率為76.04%,隨後2000年在多達五個組合(總統候選人分別為陳水扁、連戰、宋楚瑜、李敖與許信良)參戰一役,投票率高達82.6%,是歷屆大選中最高的一次。此後,台灣大選投票率一路下滑,2004年連戰與宋楚瑜搭檔,捲土重來挑戰陳水扁,最後陳水扁在「兩顆子彈」疑雲下驚險連任,投票率為80.2%;到2008年,民進黨飽受扁家貪污案件困擾,該黨候選人謝長廷以逾200萬票差距敗予國民黨政治明星馬英九,投票率下降為76.3%;2012年,蔡英文帶領民進黨重振旗鼓挑戰馬英九,最終馬英九連任成功,投票率跌到74.3%;2016年,經歷太陽花運動等社會事件,國民黨支持者投票意願銳減,蔡英文終圓總統夢,而投票率下滑到66.2%,為史上最低。
上周六的選舉,除了投票選總統外,同步選舉中華民國第10屆立法委員,總席次共計113席,區域立委73席、原住民立委6席、不分區立委34席。區域立委採用「多數決」,即票數最多的當選,不分區立委則是採用「比例代表制」,若政黨的得票超過5%,將按選票比例轉換成席位。
最終民進黨區域立委席次得到48席,不分區立委得到13席,共計61席,佔總席次的54%,達成「完全執政」的目標。而國民黨區域立委席次得到25席,不分區立委得13席,共計38席。此外,由台北市長柯文哲創辦的台灣民眾黨贏得5個不分區立委議席,一躍成為立法院第三大黨,原本的第三勢力時代力量則有3席。資料顯示,2008年,國民黨佔據81個立委議席,民進黨有27席;2012年,國民黨有64席,民進黨40席;2016年,國民黨35席,民進黨68席。
雖然民進黨在本次選舉中得以繼續掌控國會多數,但不分區得票率僅33.98%,若將總統投票率與立委投票率對比,差距達23.16個百分點,兩者票數差距超過300萬票,不分區立委從原本的18席下滑到13席。換言之,民進黨大致上守住了區域選舉,但不分區受挫,與國民黨打平。與此同時,小黨異軍突起。這意味着台灣選民在總統選戰中選擇了蔡英文,但對民進黨有保留。總統票與政黨票的撕裂也顯示台灣民眾期望國會有「抗衡」的聲音存在。
國民黨打爛一手好牌
國國民黨在2018年11月的「九合一選舉」後氣勢如虹,本該乘着勝利之風,於2020年扳回一城,何以把一手好牌打爛?有輿論歸因於香港反修例風波這個無法預料的「外部因素」,然而從整個競選過程來看,國民黨更要命的問題在於徹底誤會了一件事情:2018年選舉它之所以大獲全勝,不是因為政黨認同轉向它,而是因為民進黨執政表現太糟糕。經濟蕭條、執政不利等負面因素促成當時的「最大黨」—「討厭民進黨」,國民黨只是順着這股風潮取得2018年的勝利。
國民黨本應韜光養晦,盡心盡力服務台灣各縣市選民,然而勝利後國民黨迫不及待想要重奪總統寶座,更不顧一切把2018年大勝之功臣韓國瑜推出來參選總統,結果弄巧反拙。
同樣道理,民進黨取得2020年的勝利,並非由於它在2018年敗選後作出任何黨內改革或施政革新,讓台灣人民眼睛一亮,他們所做的只是趁着反修例風波大力營造「亡國感」,將它加熱到沸騰,讓整個社會把焦點由它的執政失誤轉移到「國家存亡」。可以說,民進黨在這次大選獲勝,是建基於國民黨選舉策略的失敗。
凡事一體兩面,韓國瑜既給予選民超高期望,也承擔了超高風險,期望愈大則失望愈大。韓國瑜上任高雄市長不到一年,便有選總統的聲音勸進,這讓當初一心希望他帶來新市政面貌的高雄市民作何感想?國民黨的錯誤戰略傷害到的不只是韓國瑜的政治誠信,還有國民黨在台灣南部好不容易打開的綠營戰線缺口。不讓韓國瑜夙夜匪懈地耕耘建設高雄,而是硬把這張「最終王牌」推出去,堪稱是國民黨自毀灘頭堡的一步棋。
對於蔡英文與民進黨在這場選戰中的「際遇」,一個貼切的形容是「頻頻撿到槍」,而民進黨也再次證明它在政治操作上的能力高於對手。相對應的是國民黨暴露了自己與台灣年輕世代嚴重脫節的問題。2018年的選舉,許多台灣人受「韓流」影響,更有感於蔡英文執政下的經濟凋敝而「討厭民進黨」,將票投給國民黨。當時大量年輕人選擇了「經濟」。事過境遷,今屆選舉之前,「芒果乾」(亡國感)盛行於台灣,台灣人—尤其是年輕人,對於對岸、對於失去「民主自由」的可能性,有種莫名的恐懼,姑勿論這種恐懼是否杞人憂天,選舉結果也代表台灣年輕人的價值選擇。
此外,國民黨內權力核心老化,亦是眾所皆知之事,黨務主管、中常委鮮有見到年輕面孔,自然未有年輕之風吹進核心,以帶來質與量的變化,黨內的「黨選代表」更被固定的群體把持。用僵化的思維面對劇變的社會,怎能贏得認同?
蔡英文最大挑戰還是治理
縱觀台灣選舉,安全、經濟、意識形態、價值觀四個要素在選戰過程中交織,左右着選票走向。在此次選舉中,以「亡國感」為代表的意識形態成為蔡英文勝選的主要因素,但一如過往四年台灣人曾以選票對其施政表達不滿,未來四年裏,治理問題才是她最大挑戰。
自台灣於2002年開放直接投資後,台灣對中國大陸投資佔比一直都保持在六成以上,馬英九執政時期宣布對大陸投資部份解禁,2010年更衝到最高的84%。隨着蔡英文上任,對大陸投資的佔比逐年減少。直到中美貿易戰來襲,根據台灣經濟部資料,2018年台灣對中國大陸投資佔比37%,2019年1月到8月更降到36%,創下十九年以來新低。即使如此,從2019年1月至10月的進出口貿易情況來看,台灣對大陸進出口總額佔比達到30.8%,而「新南向政策」18國則僅有18.4%,這顯示了儘管蔡英文上任後力推「新南向政策」,但進出口主要對象短時間內仍脫離不了大陸。
經濟無法擺脫大陸的同時,蔡英文更大的挑戰在於價值觀,能否將「公平」、更注重分配的理念注入台灣社會。台灣從威權進入民主,絕對是政治上的巨大進步,但如何在民主制度下避免政黨政客與資本勾結,互相圖利影響到經濟,對台灣來說也絕對是一個挑戰。在新的時空背景下,蔡英文無法迴避的責任是重思政府的功能與角色,在政治上固然可以靠炒作「亡國感」換取「辣台妹」光環,但要真正使得台灣社會持續發展,其經濟官僚體系更需有「救亡圖存」的發展意志和願景,在擬定政策時,以整體的、長期的社會發展為目標。
無論是經濟還是價值觀,背後的核心詞就是「治理」。「能否治理好台灣?怎樣治理台灣?」沒有回答好這個「答卷」是2018年蔡英文和民進黨大敗的原因。這次大選,「亡國感」壓過「治理」,但是無法取代「治理」。民進黨若不主動掃雷,焉能保障下一次選舉不再面臨2018年「綠地變藍天」的窘困?
蔡英文喊話 國台辦強硬回應
連任成功當晚,蔡英文即舉行記者會公開回應兩岸關係,言辭激烈地對大陸喊話,提出在「和平、對等、民主、對話」基礎上重啟良性互動:「和平,就是對岸必須放棄對台灣的武力威脅;對等,就是雙方都互不否認彼此存在的事實;民主,就是台灣的前途要由2,300萬人決定;對話,就是雙方能坐下來談未來關係的發展,而不是台灣人民用選票所拒絕的『一國兩制』。」
對於選舉結果,中國國台辦和外交部分別回應,表述基本一致,延續中共最高領導人習近平一年前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四十周年大會上的基調,稱「我們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圖謀和行徑,堅決增進台灣同胞利益福祉。」相比之下,四年前蔡英文首次當選,其時國台辦給出三句話:第一,給予馬英九在位八年以正面評價,呼籲新政府上台要「倍加珍惜」當下局面;第二,表明大陸對台方針立場,即反對任何形式的分裂活動,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第三,對蔡英文政府敞開大門,只要承認「一國」,大陸願意談。
內地媒體的回應也對蔡英文充滿警惕。《環球時報》上周六晚刊發社評稱,蔡英文連任將增加台海局勢的不確定性,選舉結果有可能形成對蔡英文走激進路線的鼓舞,從而加劇在兩岸問題上的極端思維。該報「奉勸蔡英文和民進黨當局悠着點,不要在兩岸問題上執迷於主觀臆斷,進一步走火入魔」。新華社則發表評論文章稱,西方外部政治勢力公然介入台灣選舉,這場台灣地區內部的選舉很大程度上受到外部暗黑力量的操控。
尤其是《反滲透法》在台灣已成法律,兩岸關係不斷進入螺旋下行的通道,如果《環球時報》、新華社的評論真的代表了北京的聲音,未來北京和台北的態度都將更加強硬。無論如何,這次大選的結果都提醒北京,應該重新考慮要如何面對台灣政治的變化。
相關文章︰
上文刊登於第197期《香港01》周報(2020年1月13日)《蔡英文大勝265萬票背後 台灣大選透露什麼訊息?》。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