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五】家長要懂放手 不能只跟傳統觀念 讀書非唯一出路

撰文:歐陽翠詩
出版:更新:

生涯規劃中,讓學生認識自我、明白有多元出路是不可或缺的一環。現時大部分的學校也仍以成績為主,學生難以按自己的長處或是興趣發展,SEN生因應自身的障礙,情況可能更甚。香港傷健協會希望針對SEN學生的特性,在藝術、音樂、歷奇等方面多給他們不同的涉獵和體驗機會。負責其中一個SEN生涯規劃項目的社工鄒卓霛認為,學業成績會影響SEN學生的自信心,減低他們結交朋友的意欲,阻礙溝通技能的發展等。「有個會員說自己因為成績差,常被人笑、被欺負,因而不願意把自己的事和其他人說,久而久之,習慣了自己一個人,甚至把自己弄得很髒,令到其他人更不願意和他聊天。無論是情緒上或人際關係上,他都需要別人幫助,不管是出來工作還是繼續讀書,都需要和別人相處。現時我們已安排他去實習,又讓他留意儀表,學習如何令其他人喜歡他。」

承接上文︰【SEN.四】NGO補足學校缺口 助認清自我涉獵其他範疇

鄒卓霛相信SEN學生在學業以外的範疇可以很出色,生涯規劃可以幫助他們發揮相關才能。(高仲明攝)

家長是否願意放手,也會影響SEN學生的前路。負責相關計劃的青年發展部隊長註冊社工譚子康說,家長需要調節自己的期望,「有時家長可能很疼惜自己的子女,若升不到大學,可能會安排另外一些高級文憑或文憑課程讓他們讀。」

他舉例說,有位自閉症學生記憶力較強,媽媽不想他日曬雨淋,想給他找一份文職,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下工作,縱使兒子說不行、不想做,媽媽還是幫他鋪排好。「阿仔其實很抗拒,試了半天就走了,不想做下去。他想做運輸、送貨的工作,因為可以運用自己的才能,可以看地圖、坐車。有段時間,他只是打機,不想外出,到後來想找份運輸的工作,其實是很大的進步,但母親可能仍未看到。」

譚子康補充,該名母親到現在仍未能完全接受兒子的選擇。「他們可能會覺得自己的小朋友有特殊需要,不想那麼快放手。大部份較為傳統的家長可能仍傾向希望兒女能繼續升學讀書,即使他們知道子女未必可以讀到大學,但仍怕他們那麼快出來工作,保護膜就沒有了,會想先幫他們報讀課程或是職業訓練。」也有一些比較開明的家長,看到SEN子女讀得那麼辛苦,讀到想哭,會讓他們嘗試不同的事情,但這只是佔少數。

Brian的母親(右)仍擔心兒子的人際關係,但他自己也希望改善。(高仲明攝)

社區支援 足可突破困局回到Brian的個案(見前文),媽媽Eva雖然一直對兒子沒有太高的要求,但很擔心兒子的人際關係。Brian也自認較為孤僻,表達能力較弱,說話不連貫。他在畢業後沒再聯繫職專的同學,自言不太懂如何和他們打開話題,只有數個中學的朋友仍有聯繫。幸運的是,他明白到自己在這方面較弱,於是畢業後在便利店做兼職員工,希望改善這方面的技能。

香港教育大學特殊學習需要與融合教育中心總監冼權鋒提到,要為SEN學生做生涯規劃,不能只把目光放在學校,否則永遠有局限。若社區方面有很多支援,學校也會受到影響而改變,繼而突破學校生涯規劃不足的困局。「老師若知道資訊,就能適當地指導SEN學生可以走哪條路,所以我們說要裏應外合,例如有NGO提供人際關係的訓練。老師也要適當運用社區資源,協助SEN學生發展。」

除了學校以外,足夠的社區資源對於SEN生的發展亦很重要。(資料圖片)

此外,相比普通學生,SEN學生入大專院校就讀職訓課程較為困難。冼權鋒認為政府可提供資源,讓NGO舉辦更多適合SEN學生的多元化和獲認證的職業導向課程,例如媒體製作、酒店款待等,「本來IVE(香港專業教育學院)也有這種角色,但有太多學生爭讀,SEN學生爭不到,除非更改入學要求。會不會有機構可以提供不用高學費也有認證的課程?比如是髮型設計,他們有津貼,能學到一技之長,方便在市場公開就業。」

在現行學制下,SEN學生相對站在較後的起跑線,融合教育本來希望幫他們與普通學生站在同一線上,惟二十多年後,距離這個願景仍有漫漫長路。生涯規劃能幫助SEN學生調整在人生道路上的步調,讓他們可以按自己的步伐繼續前進,若然NGO可以在這一範疇填補空白,社會好應該思考如何擴展及加強它們在這方面的角色。

相關文章︰【SEN.一】推行20多年 融合教育真的有用嗎?【SEN.二】高中讀美術設計 卻因表達力弱只能在便利店兼職【SEN.三】學習成績以外 與社會接軌同樣重要

上文節錄自第174期《香港01》周報(2019年8月5日)《借助NGO 與學校互補   社區實習助融入社會》。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