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抗命.一】從太陽花學運到衝擊立法會 非典型的抗爭
2019年7月1日,香港回歸二十二周年,但對香港人而言,這天可能沒有半點慶祝的喜悅。除了以「撤回惡法、林鄭下台」為主題的遊行,吸引了數十萬名市民參與之外,立法會也被數萬名示威者包圍,且在鐵籠車等工具的多次衝撞,大樓玻璃牆身紛紛破裂,部份示威者於晚間9時衝入立法會,佔據議事廳並大肆塗污,包括在牆上噴上「太陽花HK」的字樣。這兩場分涉台港的抗爭訴求與手法各異,但皆以反對某項條例觸發,並出現佔領議事廳的場面,引發不少人聯想。台灣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陳弘儒指出,單從社會運動的發展視之,不管是台灣太陽花學運還是香港反修例運動,其實都屬於「非典型的公民抗命類型」。
「在看這些事件的時候,通常都會先有理論觀點,最為人知的理論就是羅爾斯(John Rawls,美國政治哲學家)在《正義論》中提及的公民抗命,但台灣的太陽花學運跟這次香港的反修訂《逃犯條例》,其實都超過羅爾斯式的公民抗命所能處理的範疇。」陳弘儒開宗明義指出,分析這兩場社運的關鍵不在於比較港台之間的異同來判斷衝擊立法機關是否符合公民抗命的條件,而是要理解我們無法從羅爾斯是的公民抗命理解運動的性質。「因為在羅爾斯的理論中,預設了抗爭者與政府之間仍存在信賴關係,(前者)藉由違反法律的行動去向公眾表達深切的觀點跟想法,施壓的效果與激烈的行動不是主要考量。但是,真實世界中的抗命行動通常不是這麼一回事。」從陳弘儒的觀察,兩場抗爭都是以民主或是法治為主要訴求,進而以政府官員或體制為施壓的對象,因此難以從羅爾斯的不服從理論進行解釋。
學理的公民抗命 VS 現實的公民抗命他進一步解釋,從羅爾斯的公民抗命可以視為一種溝通性的抗命,不服從不僅是抗爭者跟政府表達自己的訴求,也是與社會多數人的一種溝通的方式;它預設了「抗爭者要跟別人溝通」的前提,而該溝通是一個動態過程,並要設想到未來他人進一步與其溝通的可能性,是一種雙向的關係,在行動中維持這種雙性關係具有重要性。這種行動所要產生的效果不會是命令式的,而更像是一個請求——這裏有不公義的事情發生了,我希望以親身牴觸法律的方式去引起大眾注意,其中沒有太多強制性或施壓性的效果出現。然而,不論是太陽花學運還是衝擊立法會,或多或少都會出現接近「命令式」的施壓,例如要求「停止」服貿協議、「撤回」逃犯條例。這類要求背後有很強的壓力性,而該壓力通常會以衝突的可能性、或是參與人數的多寡去呈現,與羅爾斯的公民抗命已不盡相同。陳弘儒說,這差異可能源於羅爾斯所預設的社會背景,與現實社會有不小差距,「羅爾斯設想的公民抗命是存在於一個接近正義的社會,它要對抗的對象是某些不公平、不自由的法律,但社會成員還是看到其生活之體制的基本結構是正義的、是保障基本自由的。但我們可以看到,台灣跟香港都有一些很關鍵的民主訴求在裏面,它對體制有蠻大的針對性,這能否被傳統的公民抗命所囊括?我是有疑問的。」
在羅爾斯的公民抗命中,並未就抗爭者針對體制的情境多加着墨,但陳弘儒認為可以區分成兩種情況:一是社會成員對政府運作體制仍有信心,但不信任官員;另一種則是對體制及官員都缺乏信任。
對官員不信任抑或對體制不信任儘管在台灣太陽花學運期間,也有團體指出立法院以30秒粗暴闖關服貿背後,所揭露的是比「服貿黑箱」更為嚴重的憲政危機,包括憲政體制定位不明、非總統制也非內閣制、行政權與立法權關係不明、行政權運作渾沌不清等等,造成總統權力過大不受限制,而該危機已無法由現行體制矯正,必須徹底改革政治與憲政;但是,由於運動參與者組成複雜,此類對於憲政體制的改革並未成為運動的核心及鎂光燈的焦點。即使立法院外有許多公民舉辦思辯活動及公民憲政論壇,整體而言參與者對於憲政體制的基本原則也都抱持信任態度,並未上升到對整個體制的不信任,頂多認為是體制內的官員在實踐某些基本原則時出了問題,需要揭露或矯正。回到香港,在2014年雨傘運動爭取超越「人大831框架」的「真普選」失敗後,不少參與者對能夠爭取體制改革已漸漸心淡,佔中三子之一陳健民更曾表示,「有時候不一定是要往前走的問題,怎麼守住這個底線其實已經很困難」,許多人也退而求其次地認為要「先守住目前的香港」。直到反修例抗爭之初,示威者訴求也只集中在「撤回逃犯條例」、「林鄭月娥下台」,並沒有觸及政治體制,直至七一衝擊當天才出現轉變——示威者撤出立法會前,發表抗爭宣言要求政府回應五大訴求,包括撤回修例、收回暴動定性、撤銷對所有抗爭者控罪、追究警隊濫暴情況、以行政命令解散立法會並立即實行雙真普選。
從上述訴求中,由要求「林鄭月娥問責下台」變為「解散立法會實行雙普選」,抗爭者是否已由對修改某項法例及官員的不滿,轉變為對整個體制的不信任?
繼續閱讀:【公民抗命.二】面對警力鎮壓 台港示威者反應大不同【公民抗命.三】如何讓「暴力」不成為抗爭運動的焦點
上文節錄自第170期《香港01》周報(2019年7月8日)《從太陽花學運到衝擊立法會 非典型公民抗命如何走下去》。
相關文章:【管治思維】半世紀前迷失一代重生的啟示 社會改革如何上路【01周報社論】收拾心情再出發 香港此刻要什麼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