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導演.四】遊走獨立與商業之間 曾翠珊:只想說好故事
創作是有趣的,你將影像、故事、訊息帶給世界的同時,也在過程中探索了自身,突破了自己。曾翠珊表示同意:「是的,我每一個創作都是一個video diary,記錄了與世界的對話、與自己的對話,過程很療癒。」撰文:黃珮瑜
曾翠珊憶述大學未畢業時,拿起攝錄機跟當時的男朋友一邊拍拖一邊拍短片《陳秀珍》。他們花了半年時間,拍攝大坑東邨一位婆婆的日常,「那是一個小單位,屋內什麼都是紅色,很特別。我問婆婆為什麼是紅色,她聽不懂我說什麼,還以為我是社工。後來婆婆突然遷走了,搬到位於幸福邨的新居,她的家亦由紅色變成了白色。那時候我有點傷感,我開始思考:為什麼一個老人家好端端要搬遷?為什麼老人家要獨居?因為我家地方大,可以和老人家同住。我後來才明白,並非每一個人都這樣幸福,可以跟子女同住。創作時總會認識到周遭的世界,每次都是一趟思考旅程。」
2001年的《陳秀珍》是曾翠珊的第一部作品,其後她拍過很多獨立電影,參與過許多國際影展,不過要數她最為大眾所認識的電影,莫過於今年4月上映的《非分熟女》。很多人以為那次是曾翠珊第一次由獨立電影界「踩入」商業電影的世界,事實卻不然。
2012年,曾翠珊憑着《大藍湖》榮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晉導演,同時為她帶來了很多認同和機遇,包括獲邀到內地拍攝商業片《香氣》。「我並非第一次在內地拍戲,我曾是《色戒》和《木乃伊3》的劇組人員,曾在內地取景。這次最不同的是,一班人『睇你頭』,等你喊一句『Cut!收工』,必定是有壓力的。過程中,我也不斷摸索自己的話語權有多大?我經常問自己:『這一套做法在商業片是否可行呢?』始終是第一次,我自己也有質疑。」
曾翠珊續解釋,拍商業片始終跟獨立電影不同,以往都是自己「一腳踢」,編劇、導演、監製都是自己,拍商業片卻是受薪的,在分工和話語權方面都有差別。「那時候我在內地宣傳《香氣》,跑了五、六個城市,有些朋友事後問我:『為什麼導演不是站在中間?』這都是別人對導演身份的一些期望,事實上,有監製甚至告訴我,導演其實不一定要出席宣傳。我覺得理解商業運作的過程是有趣的。」
《香氣》2014年在內地上映,卻沒有在香港放映過,曾翠珊因而覺得自己跟作品有一種距離:「《香氣》在內地上映兩、三個星期,之後沒有出碟,也沒在香港被人討論過,大家彷彿覺得它沒有存在過似的。我始終覺得作品需要在自己的城市放映,在歷史上、媒體上被討論過、論述過,這樣才真正存在過。」
相隔五年,曾翠珊的第二部商業片《非分熟女》終於在香港公映,面向公眾,開心之餘,她有另一番體會:「《非分熟女》是我和監製揼石仔揼出來的,由寫劇本到pitching(提案),歷時四、五年。我自問盡了最大努力,問心無愧,可是有些影迷因為這套戲背後有電影公司投資,便不再支持我,我感覺受傷害。」一路談笑風生的曾翠珊忽爾凝重起來。
曾翠珊認為香港每年出產的電影已不多,希望無論是獨立還是商業電影,都能得到評論人和公眾的支持,而且不同界別之間的電影人也應互相扶持,無分你我。她舉例說:「假如本地已經無人耕作,只能依靠進口,我們還有自己的身份嗎?」
無論是獨立片還是商業片,曾翠珊只想當一個好導演,她不會拘泥於電影的資金來源,只會問這是否一個好故事,她反問:「為什麼見到有公司投資便有了前設?是否我用兩元去拍一套電影才值得大家支持?」
曾翠珊坦言,拍電影是燒銀紙的藝術,因此做獨立電影有時候是很累人的,每拍一部都欠下了一堆人情債:「拍獨立電影時間長,回報少,劇組人員都肯和你『捱騾仔』,並非那種你出錢、我賣勞力的關係……每拍一部就少一批朋友,本來我都有些朋友,可是現在都沒有了。」她放聲大笑,然後又一本正經地說:「我們怎可能要求別人免費工作,去成就所謂藝術?這種行業生態其實很不健康。搞藝術都應該有pay,藝術家也要有錢、有資助,藝術家都要生存。收了錢不等於我不尊重藝術。」
說回《非分熟女》,有人叫好,有人嫌不夠露骨,有人介意不是「獨立」,曾翠珊說好評、劣評都是浮雲,最重要是對得起自己。「《非分熟女》4月4日上畫,到現在世界彷彿已轉了好多圈,沒有人會記得你,喜歡你的、不喜歡你的人都只是浮雲,最重要是坦誠面對自己的作品。曲終人散了,餘下的時間是我自己怎樣去療癒、去吸收、去成長。」
最後我問曾翠珊最近在忙什麼,她說自己正在構思一個故事,「像農夫一樣,還未播種,正在翻土中。」她又藉機控訴:「香港人真是太急了,這邊廂《非分熟女》才剛落畫,那邊廂就問我最近『撈咩』。畀我抖下得唔得啊?創作不是馬上可以倒模出來,是需要時間沉澱的。」說罷,曾翠珊淘氣地問我訪問是否已完成,她很八卦想要聽聽我和女攝記的感情生活。我們離開餐廳,去附近一帶拍照,沿途嘻嘻哈哈,暢談着中女心事。
上文節錄自第170期《香港01》周報(2019年7月8日)的《香港電影越界者》系列報道之《遊走於獨立與商業之間 曾翠珊:只想說好故事》。
《香港女導演》系列其他文章:【許雅舒】「獨立電影要開拓視野 而非遷就市場」【彭秀慧】由劇場走入電影圈 不斷求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