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社畜」是怎樣煉成的(二):缺集體談判權 勞資難以對話

撰文:陳珈琋
出版:更新:

有非專營巴士司機日做十多小時,為跑數放棄休息;有保安員每周工作逾72小時;有前線醫護人員更接更,「捱義氣」超時工作;不少酒店業員工連續工作十多天,被迫「賣」掉例假工作;會計界每逢旺季通宵達旦工作更幾成定律……「捱得」成為各行各業的基本要求,「過勞」逐漸成為常態,背後是打工仔、執政者、政黨皆不能忽視的困局。此文章為《香港「社畜」是怎樣煉成的?》系列報道文章三之二

承接上文:香港「社畜」是怎樣煉成的(一):標準工時遙遙無期

2013年葵青貨櫃碼頭工潮令人記憶猶新,外判工人的薪酬待遇極不合理,部份工人竟需要連續24小時工作。事件最終在成功爭取加薪9.8%後落幕,但工作環境、工時等卻未有改善。碼頭業職工會前總幹事何偉航曾撰文,指出貨櫃碼頭營運商和黃集團奉行「不與工會談判」政策,加上沒有「集體談判權」法例,勞工處亦無計可施,故工人只能靠集體力量、通過罷工行動逼迫資方談判。

何偉航認為,香港需要有集體談判權:「政府若繼續逃避立法問題,同類型的工潮將會陸續發生,受害的最終始終是工人。」什麼是集體談判權?即勞方集體透過工會,與資方談判薪酬待遇等,資方必須承認工會的地位並參與談判,而談判結果具法律約束力。

2013年葵青貨櫃碼頭工潮令人記憶猶新,工人最終成功爭取加薪,但工作環境及工時等問題均未解決。(資料圖片/梁銘康攝)

最近新西蘭上演一場歷來最大規模的教師罷工,當地兩大教育工作者工會要求政府招聘更多教師,緩解他們的工作壓力,並提高薪酬標準。由於當地工會擁有集體談判權,雙方能持續談判對話。工會領袖在最近一輪談判後表示,已取得一些建設性進展,並叫停罷工活動。外界預料,新西蘭教師們將於不久後收到好消息。

反觀香港,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最近一項調查發現,近半受訪幼稚園老師每周工作超過60小時,逾九成感到現時工作壓力過大或略大,主要源於休息時間不足、學校的行政工作等。事實上,本港教師工時長、壓力大時有所聞,教育界另一工會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亦曾就此多次發聲。為什麼難有改變?或多或少與「制度」二字有關。

大部份幼師除了負責教學外,亦要兼顧行政工作。(資料圖片/歐嘉樂攝)

在現行制度下,工會不能代表員工在平等、有法律約束力的情況下與資方對話,在工會地位不獲承認下,工會為工人爭取改善工作條件的能力大為削弱。

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專上學院人文、設計及社會科學學部講師李峻嶸解釋,民主價值的背後是對平等的追求,而集體談判權正正是「職場民主」的體現,證明話語權不只掌握於出資者,出力的勞方亦有權談判。他相信,一旦確立集體談判權,便可以改善現時不平等的勞資關係。

從小到大我們理解的民主,只是政治的民主,經濟呢? 老闆獨裁,大家覺得是理所當然,心想這個老闆不好,便找另一個,有良心一點的老闆。
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專上學院人文、設計及社會科學學部講師李峻嶸

事實上,香港曾有集體談判權,1997年6月,即回歸前夕,時任立法局議員李卓人以私人條例草案形式提出《僱員代表權、諮詢權及集體談判權條例》,並獲得通過。惟兩周後,條例遭臨時立法會凍結,並在同年10月廢除,前後只存在了寥寥三個多月。當時代表勞工階層的工聯會議員鄭耀棠及民建聯成員陳榮燦投下棄權票,聲言條例草案未經條例草案委員會討論,通過時過於倉促。

時至今日,集體談判權的缺口,依然使勞資關係處於不平等狀態,令打工仔難以向僱主爭取改善工時、薪酬等待遇。談及勞工權益的問題,李峻嶸頗悲觀,坦言政府必然代表資本家的利益,「政府是不會做的。你只能逼佢做,不能期望他(自覺)去做。」

李峻嶸相信,一旦確立集體談判權,便可以改善現時不平等的勞資關係。(龔嘉盛攝)

葉兆輝則一語道破:香港政府十分「Pro-Business」(親商界),事實上,不少經濟學者指出「Pro-Business」的政府,會利用政策傾斜,保護市場上現有的企業,從而令他們得益。葉兆輝認為特首的遴選需要「靠商家」,故施政時亦自然向商界傾斜,「是一個死結來的。」他與李峻嶸異口同聲認為,勞工保障一直存在缺口,與本港的選舉制度有關。

無可否認,在現行制度下特首候選人不需經過民選洗禮,或會導致施政向特定利益階層傾斜。改變選舉機制可能是其中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但卻並非必然,要有效改善經濟不平等問題,還需視乎社會整體氛圍。請繼續閱讀:香港「社畜」是怎樣煉成的(三):主流政客忌談「左翼」

上文節錄自第168期《香港01》周報(2019年6月24日)《香港「社畜」是怎樣煉成的?》。

相關文章:【拒絕過勞】為誰辛苦為誰忙 過勞欠定義 企業迷信長工時【拒絕過勞】打破工時規管迷思 法律必須就位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