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地達人.三】揭開「土地侏儒」遮羞布 香港變得不一樣了?

撰文:黃雲娜
出版:更新:

「棕地」問題纏繞香港數十年,為何特區政府至2013年才正式回應爭議、到2017年才進行開發研究?——「『棕地』這名字是我在2008年幫它起的。在我沒有提出『棕地』之前,香港根本沒有任何名稱來解釋那些土地。你連名字都沒有,政府當然不會重視。」公共專業聯盟政策召集人黎廣德說,「一切都只得逆來順受,誰叫香港是個無法伸展的『土地侏儒』。」(「棕地達人」專訪三之三)

黎廣德於2008年把「棕地」概念引進香港後,不時在報章撰文,以揭示所謂「土地不足」的遮醜布。(梁鵬威攝)

《【棕地達人.一】揭開「土地侏儒」遮羞布:修不到的〈城規條例〉》《【棕地達人.二】揭開「土地侏儒」遮羞布:聽不入耳的「策發會」》中,提到黎廣德於2008年把「棕地」概念引進香港後,不時在報章撰文,以揭示所謂「土地不足」的遮醜布,並把丁屋、棕地、發展商囤地視為窒礙香港發展的三座大山,力諫當局應致力理順城郊規劃,徹底改寫與地產霸權的博弈規則。

「坊間陸續有迴響,但這些反應不是一朝一夕就有的,做政策倡議就是如此。」黎廣德說得雲淡風輕,但實際上,在2013年之前,當局根本沒有正式回應過他所提出「棕地」問題。記者翻查立法會資料時發現,在2011年1月,公民黨立法會議員梁家傑曾經以書面提問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會否檢討新界的規劃,以集中開發已被破壞的『棕土』地帶」,未有獲得林鄭正面答覆;至2012年2月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陳淑莊再以書面質詢林鄭時,明明英文文本提及「brownfield sites」這字眼,但在中文譯本中,卻變成「已發展用地」,而林鄭回覆時更將此理解作「已開拓但未進入發展的土地」,與「棕地」的概念風馬牛不相及。

當「土地侏儒」遇上「棕地達人」,香港還是變得不一樣了。(羅君豪攝)

「所以我說,政府很後期才承認『棕地』這字眼,你看它連翻譯都未必翻譯得到!」黎廣德說,這正正反映政府的落後,「你說她不懂也好,說她不上心也好,但這正正就是很可惜的事。」2012年3月,黎廣德所在的「公共專業聯盟」正式發表《新界棕土研究與土地發展方略》,詳細解構何謂棕地、緣何擴張,並首次提出「棕地優先」的可持續土地發展方略;在「土地問題」日益嚴重的當下,該策略得到不同團體的關注,在社會引起較大迴響。

到2013年1月,時任發展局局長陳茂波終於在網誌承認,新界至少有365公頃棕地,相等於19個維多利亞公園;不過,他當時認為,發展棕地涉及複雜的清拆、搬遷及賠償問題,並不簡單。儘管如此,「棕地」總算正式成為香港土地發展的主要議題,開始出現在官方論述中,並逐漸為市民所關注。

「我們其中一個很大的成就,就是找了一些年輕人來做研究,包括陳劍青、林芷筠他們,是他們幫我們做了第一份的棕地研究。所以你千萬不要說『棕地』有今天的發展就是我的成就,最主要的,還是因為有年輕人願意做這件事。」黎廣德又笑了笑說,「他們很有心,後來成立了『本土研究社』,也找了更多的年輕人,出了很多棕地報告,就像滾雪球一樣。當時我們也不知道有誰可以延續這個議題,這也算是公民社會發酵的作用,所以應該是他們的功勞。」

由黎廣德引入「棕地」概念至今,事隔十多年,政府終於進行開發棕地的研究。(資料圖片)

去年土地大辯論期間,「棕地發展」被列為短中期選項之一;至去年11月,港大民研的民調指出,有七成受訪市民支持優先處理棕地及發展粉嶺高球場。到今年5月9日,林鄭月娥亦在立法會行政長官答問大會上預告,當局將於月內公布《新界棕地使用及作業情況研究報告》;她又承諾,當局評估研究結果後,會優先把當中具房屋發展潛力的棕地交由相關部門跟進。

不過,黎廣德仍然慨嘆:「政府的步伐太慢了,如果當時(2005年)政府有反應,我那時給策略發展委員會的文件,許仕仁就已經可以馬上做嘢。那是十幾年前的事了,如果政府願意行動,社會也有期望,問題核心也已經指出來了,何必要拖到今時今日?很多土地問題,不是社會沒有提,只是政府沒有感覺而已!」

儘管如此,而《城市規劃條例》的後續修訂亦仍無期,但當「土地侏儒」遇上「棕地達人」,香港還是變得不一樣了。

上文節錄自第164期《香港01》周報(2019年5月27日)《當「土地侏儒」遇上「棕地達人」》,相關文章如下:

【棕地達人.一】揭開「土地侏儒」遮羞布:修不到的《城規條例》

【棕地達人.二】揭開「土地侏儒」遮羞布:聽不入耳的「策發會」

【棕地達人.三】揭開「土地侏儒」遮羞布 香港變得不一樣了?

【棕地解鎖.一】遍布偏遠鄉郊 棕地是如何煉成的?

【棕地解鎖.二】車過人不過 被棕地佔據的攸潭美村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