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平權.四】同性婚姻專法過後 社會將走向和諧還是分化?

撰文:黃奕霖
出版:更新:

儘管民進黨已透過高層多方遊說,並在同婚專法三讀當天發出「甲級動員」,要求全黨立委共同承擔,對同婚專法投下贊成票,但仍有不少立委由於本身宗教信仰以及來自基層反同聲音的壓力,而選擇了技術性迴避投票。而一向被認為較為保守的國民黨,對於同志婚姻的議題同樣面臨分歧。由此可見,不只各政黨內部聲音不一致,全台灣社會面對同志議題時,其實都仍抱持相當分裂、兩極的態度,同婚專法通過後只是個開始,社會上仍有許多不同的看法與意見需要共同面對。此文章為《台灣同婚之路就此暢通?》報道之四

【婚姻平權.三】同性婚姻專法背後 隱藏哪些壓力與妥協?

除了民進黨之外,面臨支持者嗆聲「誰投同婚票,立委就換掉」的國民黨,儘管反對同婚專法的立場明顯,卻仍有七名立委在表決中投下了贊成票,而他們換來的代價是被國民黨中常委揚言撤銷立委提名,其中一名贊成的立委陳宜民更在5月19日的國民黨高雄市第7選區立委初選中敗北。他坦言初選民調期間,適逢朝野進行同性婚姻專法攻防,他在爭議聲中選擇與黨團不同調,引發當地反同選民的不滿,成為他在初選中落敗的主因。

由此可見,不論藍綠兩黨對同婚議題抱持何種立場,現實是曾經有765萬人在公投中對「同婚納入民法」投下了反對票,雖然政府已經在公投結果的框架下選擇另立專法,仍然無法確保不會激起民眾的反彈,反同聲浪亦不會在專法修訂過後銷聲匿跡。

蔣萬安等7名國民黨立委選擇不與黨團同調,在表決時刻投下贊成票。(視覺中國)

「反同方有沒有可能再去申請一個公投的複決案?這是有可能的,就跟去年一樣再發起一個公投去修改現行法案。所以,接下來的《公投法》會怎麼修,可能也是一個關注重點。」婚姻大平台總召集人呂欣潔提醒,目前《公投法》還在立法院內修正部分條文,而修法後人權議題究竟能不能公投、多數人是否可以決定少數人權益、公投要不要綁大選等爭議,都可能影響未來反同方會不會再提出複決公投。

致力於性別研究的清華大學社會研究所副教授沈秀華則表示,同性婚姻只是其中一個戰場,還有很重要的部分是性別平等教育。幸福盟在去年公投曾提出「你是否同意在國民教育階段,教育部及各級學校不應對學生實施性別平等教育法所定之同志」一案,同樣獲得708萬票高票通過,沈秀華認為,反同方藉由各種方式動員校園不能教授性別平等的教育內容,將對下一代的性別平等觀念造成劇烈影響。

【我們與惡的距離.一】善惡難分界 活在灰色世界的「我們」【我們與惡的距離.四】標籤與對立 我們希望活在怎樣的世界?

除了同性婚姻之外,反同方亦於去年公投提出反對性別教育進入中小學的提案,獲得過半通過。(中選會提供)

婚姻之外 平權之路仍遙遠

「有些反同團體會利用學校對義工的需求,進入校園講述反對性別平等、歧視同志的言論,或是要求議員對地方局處施壓、要求教育局不能在學校教什麼內容,並檢舉教導性別平等的老師,這些事情短期內都不會消失。」沈秀華強調,學校的性平教育是很重要的一環,現在的年輕一代為什麼會比較贊成同婚,其實都是成長過程中所接觸到的文化、媒體及女權抬頭下,才促使年輕世代對性別平權的想像。

「很多人在喊『婚姻平權、亞洲第一』,其實我非常反對這樣的分類建構,好像台灣在這兩年的立院攻防後突然可以通過同婚法案,變得跟西方一樣進步。這完全忽略了台灣今天能有同婚,其實經過非常長期的性別運動,早在解嚴前,台灣就已推動了性別、婦女運動,這是一個長期累積後的成果,不是突然或自然而然就發生的。」也因此,她認為若讓下一代身處於缺乏性別教育的環境,台灣好不容易萌芽的性平觀念恐會就此斷送。

沈秀化指出,台灣年輕世代之所以較多人挺同,其實是長期以來潛移默化的結果。(資料圖片)

法律所規定的都是最低門檻,但藉由法律、體制的改變,儘管速度極為緩慢,最終仍會改變整體社會的文化觀念。在同婚專法通過歡欣喜慶的同時,我們自然很清楚知道,台灣不會因此馬上變得同志友善,馬上消弭原有的紛爭,但社會大眾是藉此契機有更多對話、理解,進而靠近彼此,抑或在過程中產生更大分歧、撕裂,在追求平等的同時引起更多對立與分化?

其實,在多元、全球化的社會中,婚姻平權僅僅是其中一個受到爭議的話題,每個人出身背景不同,受不同教育文化影響,我們總對各種爭議抱持着不同的想法與立場,這次同婚專法的通過,不失為練習接納不同聲音的機會。在三讀槌音落下之後,正反雙方是否已經準備好,真誠地了解跟自己不一樣的生命經驗?

重溫《台灣同婚之路就此暢通?》報道文章:【婚姻平權.一】「亞洲第一」過後 台灣同性婚姻之路雨過天晴?【婚姻平權.二】台灣同性婚姻專法 留給同志哪些未解難題?【婚姻平權.三】同性婚姻專法背後 隱藏哪些壓力與妥協?

上文節錄自第164期《香港01》周報(2019年5月27日)《「婚姻平權、亞洲第一」過後 台灣同婚之路就此暢通?》。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