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衝突因爭科技主導權 劉遵義:應少說多做淡化猜疑

撰文:梁艷明
出版:更新:

著名經濟學家、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劉遵義在他的新著作《The China-US Trade War and Future Economic Relations》中提及自己的生平︰生於內地,長於香港,在美國讀書教學數十年,又回歸香港。作為長期研究中國經濟的專家,他的識見受到北京重視,在美國也擁有深厚人脈。基於對中美兩國關係的長期觀察,他直言中美貿易戰在所難免,而最新這一波衝突的背後,實乃經濟和科技主導權的競爭。

【中美貿易戰】兩國競爭成新常態 劉遵義保持樂觀態度

劉遵義表示,中美貿易戰對兩國經濟的影響可控,但背後的結構性問題需要時間解決。(吳鐘坤攝)

知識產權爭議成焦點 中國法律正在加強

自中美爆發貿易摩擦以來,美國對中國最主要的指控之一,是認為中國政府「強制」在華外資企業「技術轉讓」。特朗普指摘中國盜竊知識產權的行為猖獗,令美國損失了超過6,000 億美元(約4.7 萬億港元)。美國對中國的其中一項要求,是必須切實保護知識產權。

「現在(中國的知識產權案件)不僅統一審理、全國有效,還加重對侵權的打擊力度。」劉遵義所指的是,在於中美貿易戰「停火」談判期間,中國於今年元旦啟動的「最高法院知識產權法庭」。它是中國首次設立專門法庭審理知識產權上訴案件,允許當事人將案件直接上訴到最高法院,由一個審判機構來確保裁判尺度和標準的統一,能夠直接落實最高法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意圖和要求。

劉遵義相信中國在知識產權意識方面「還需要時間」進步。(資料圖片/視覺中國)

在上周中美副部級貿易磋商談判之際,全國知識產權局局長會議在北京召開,提出2019年「九大重點任務」,包括加強知識產權的戰略謀劃及宏觀統籌,做好面向2035年的知識產權強國戰略綱要制訂工作。

中美關於知識產權的爭議當然並非如今才出現,隨着相關意識增強,中國其實正不斷加強立法。2017年,中國修訂《反不正當競爭法》,加強保護商業機密。根據中國官方數字,2017年受理的知識產權案件近20萬件,比2016年增加四成,包括大量網絡盜版、商標侵權等案件。中國對外支付的知識產權使用費已達286億美元(約2,241億港元),其中支付美國的使用費同比增長14%。這些舉動表明,中國逐漸把知識產權作為一個成熟的法律領域對待,不過,劉遵義相信中國在這一方面「還需要時間」進步。

劉遵義認為,中美貿易戰背後乃是經濟、科技競爭的「新常態」。(資料圖片/視覺中國)

科技競爭引發新博弈 中國基礎研究仍須加強

中國的高速發展為美國在國際的政經主導地位帶來威脅,劉遵義直言,這驅使美國着眼於如何遏制中國崛起,尤其是阻撓中國高科技產業發展。以產業升級、自動化和高端科技生產為目標的「中國製造2025」戰略,更是成為華府眼中釘,自貿易戰開打以來,美方連番出手,甚至公開要求中方撤回「中國製造2025」。中方以淡化這一計劃的宣傳力度作為回應,引起外界猜疑。劉遵義認為,不論講不講「中國製造2025」,中方都要尋求實現相關的戰略目標。

「經濟愈好,愈要去做」。劉遵義解釋,不論從國家發展還是商業市場需求考量,「中國製造2025」都是中國需要推進的。中國發展高端科技產業一大要素在於自身有龐大的市場需求,「如果很重要的零配件都在別人手裏,當別人不給你的時候就糟糕了,所以不論說不說,也要自己先做了。」面對美國在這個議題上步步進逼,劉遵義認為中國可以「少說多做」,甚至乾脆「只做不講」,因為不論「你講不講,人家都知道你要做」。

「中國製造2025」戰略成為華府眼中釘。(資料圖片/視覺中國)

與此同時,劉遵義認為,中國的科技水平與美國相比仍然有較大差距,尤其是在基礎研究。他語重深長地說:「搞基礎研究切忌急功近利!」數字能說明差距。他在書中羅列2007年至2016年不同國家針對基礎研究投入的資金數額(取十年平均數),多者可佔GDP的25%,例如意大利和法國,美國則為17.3%,日本為13%,中國比率最低,僅佔5%至6%。

除了科技資本投入以外,中國的人均GDP亦與美國差距甚遠。就經濟發展而言,2000年中國的GDP是美國的五分之一;而在2017年,中國的GDP是美國的三分之二。劉遵義相信,預計再一個十七年後,中國的GDP總量會超過美國。但他強調,中美實力差距仍很大:「儘管GDP總量,2030年中國可超越美國,但人均水準恐怕本世紀末都未必追到。」

劉遵義認為特朗普這位「商人」總統將國家利益看得很短線。(資料圖片/美聯社)

即使如此,劉遵義坦言,「當今世界能與美國抗衡的只有中國。」,但他相信,「中國並不是要爭第一。」他認為兩國的競爭無法避免,亦逐漸演變為「有規律的競爭」。例如奧巴馬總統任內的「重返亞太」和「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TPP),都是針對中國的。他強調:「中美兩國的競爭是長期的,絕對不是特朗普一個人的,而是美國兩黨的共識,」中美兩國在經濟和科技的競爭形成的「新常態」將維持長時間。

對於特朗普這位「商人」總統,劉遵義覺得他的想法很特別,因為他是做房地產出身的,而房地產特點是生意是一次性的,沒有重複,因此一定要賺到盡。簡言之,「我贏少了肯定是你贏多了。」特朗普態度很強勢,而且國家利益看得很短線。但劉遵義重申,中美競爭是新常態,不是換個總統就可以解決,只是日後的競爭方式可能發生改變,也許會變得相對友善一些。

上文節錄自第146期《香港01》周報(2019年1月14日)《劉遵義談貿易戰 中美競爭成新常態》。

相關文章:【中美貿易戰】兩國競爭成新常態 劉遵義保持樂觀態度​【中美貿易戰】談判審慎樂觀 兩大時間點定貿易戰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