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習特會】傳降低汽車關稅 國產汽車考驗期將至

撰文:鄭悅
出版:更新:

12月1日舉行的「習特晚宴」引起全球廣泛關注,中美雙方都挑選出對自己有利的內容作為此次會晤的官方說明。關於90天「休戰期」的問題,白宮官員表現得尤為高調,特別是美國總統特朗普,頻頻在Twitter上就中美貿易戰發文。隨着特朗普的Twitter引發反響,未出現在兩國官方聲明的汽車關稅反而成為關注對象。

上周一(12月3日),即習特晚宴結束的兩天後,特朗普在Twitter發文稱,「中國已同意降低和撤銷對美國進口汽車徵收的關稅,目前稅率為40%」。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Larry Kudlow)亦在同日表示,「美國進口中國的汽車關稅將會降低,雖然雙方目前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協定,但是我們期待這個關稅可以降到零。」

也在同一天,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接受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電話採訪時表示,「中美雙方正在就汽車關稅進行討論,當前中國對美國進口汽車關稅為40%,而美國的進口汽車關稅是2.5%,這只是美國眾多關稅問題中需要解決的一個。」他形容對華談判的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是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有史以來最強硬的談判官,稱他「會致力於降低關稅,甚至是零關稅」。

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接受NPR訪問時表示,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是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有史以來最強硬的談判官,稱他「會致力於降低關稅,甚至是零關稅」。(路透社)

納瓦羅還透露,習近平在這次晚宴中是中方的主要談判手。「在晚宴之前,我們跟劉鶴(中國副總理)進行第二次會議。他當時就說在晚宴上,習近平將會是對談的主角。我們將這一信息報告給特朗普,因為這並不尋常。」納瓦羅又說:「習近平對各種細節了然於心,這與其他國家領導人很不同,因為細節問題一般會由我這種級別的官員掌握。」

相對於美方的多口徑表態,中國方面三緘其口,未對「降低關稅」一事表態。美國輿論對此自是少不了調侃白宮。不過,既然美方如此記掛汽車關稅,此事必然會成為中美90日談判過程的一部分。在這過程中,中國圍繞汽車關稅能夠做什麼呢?

(資料圖片/路透社)

對美進口汽車降至零關稅?

需要澄清的是,納瓦羅所言「中國對美汽車進口關稅為40%,美國對華汽車進口關稅為2.5%」並不屬實。一方面,中國自今年7月1日起降低汽車整車及零部件進口關稅,稅率由多年來的25%降至15%。隨後因美國對華汽車進口關稅水平從2.5%升到27.5%,才有中國將對美汽車進口關稅由15%提升至40%的回應。

另一方面,中國此前對美汽車進口關稅一直保持25%,這是中國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時明確規定的,也得到了美國同意。

按照規定,發展中國家可以定較高關稅,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中國去年人均GDP為59,660元人民幣,折合約8,836美元,未達一萬美元。按世界銀行定義,中國仍屬發展中國家。倘若美國對中國的關稅不滿意,必須通過WTO談判,而不是單向提高關稅。不過,特朗普顯然不願意在WTO框架下談事。

按照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規定,發展中國家可以定較高關稅,此前中國的進口汽車關稅為25%,於今年7月份作出政策調整,降至15%。(視覺中國)

那麼,面對美國不願再遵守此前條款的情況,中國該如何應對?

習特二人於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會晤後,各界便在探討雙方會否撤回此前數月加徵的關稅。實際上,如果美國沒有挑起中美貿易戰,那麼當前中國對美國進口汽車的關稅會依據之前的政策調整,維持在15%。此次中美雙方若在90天談判期內達成協議,那麼中國將美國進口汽車關稅降至15%,即與其他國家一樣的水平,會是一種合理的做法。

至於美方表現出對零關稅的期待,倘若中美能夠在實現合作共贏的理念上達成共識,中國以分階段的形式逐步實現零關稅,未必沒有可能。然而,根據WTO的非歧視原則:「一成員給予其他任一成員在關稅、費用等方面的優惠,都須立即無條件地給予所有成員」,中國如要在15%的基礎上進一步降低對美國進口汽車的關稅,相信該措施不會只針對美國進口汽車,而是會與歐洲、日本等其他國家展開談判,一併調低進口汽車的稅率。

汽車進口關稅作為「改革開放2.0」的一部分,降低汽車進口關稅是推進國內產業的結構性改革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視覺中國)

回望習近平今年4月在博鰲論壇上的主旨演講,當時便已經給出大幅放寬市場准入、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以及主動擴大進口這四方面的承諾。隨後,中國不僅降低汽車進口關稅,同時降低部分其他產品的進口關稅。國家發改委也於4月表示將通過五年過渡期,全部取消汽車行業的外商投資限制。

中國作出這些承諾和政策調整,一方面是出於進一步向國際開放中國市場的考量,另一方面也是出於推進國內產業的結構性改革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汽車進口關稅作為「改革開放2.0」的一部分,如果再進一步降低汽車關稅,對中國而言,面對美方訴求時的「順水推舟」,其實可以彰顯自己篤定要力促國內產業升級和轉型的決心。

在4月的博鰲論壇上,習近平宣佈擴大改革開放措施。(資料圖片/視覺中國)

國產汽車業的「刮骨療毒」

對於國產汽車來說,降低進口汽車關稅,毫無疑問意味着市場競爭會愈發激烈。當國內呈現消費升級的趨勢之時,進口汽車變得愈發物美價廉,國產汽車該如何獲得消費者的青睞?該如何提升自己的產能?

10月25日,美國波士頓諮詢公司(BCG)發布調查報告指出,到2035年,電動化、自動駕駛汽車和共享出行三大新出行技術將會瓜分走汽車行業40%的利潤,而汽車行業的傳統利潤將從2017年的99%下降至60%。面對全球汽車行業的格局「大洗牌」,中國藉着這個趨勢進一步開放市場,推動國內車企在市場上「真刀實槍」與外企競爭,勢必清理一批無法存活於市場的企業。

過去,中國對國內汽車產業的政策更多偏向扶持和保護,比如規定外資車企進入中國必須通過合資的形式,並且中國車企所佔股份比例不能低於50%,給予汽車企業政府補貼等等。一方面,這令中國汽車產業得到長足的進步,特別是中低端車型形成良好的產業鏈,混合能源及新能源汽車的製造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另一方面,這導致了一些亂象出現。比如部分國企過於依賴從合資項目中賺取利潤,而忽視了自身核心技術的發展,仍然沒有打造出屬於自有品牌的優勢,更有一些企業以「概念車」等名號,利用條文漏洞騙取國家補貼。

北京海澱區西小口路現「有車出行」新能源共享汽車。(視覺中國)

針對上述亂象,今年5月,國家發改委發文提出對新能源汽車企業的規範要求,規範新能源企業的入門門檻,清理新能源汽車中「僵尸企業」。這意味着,披着「新能源」的外衣賺取國家補貼的造假或「概念性」企業,將無法繼續鑽漏洞。

與此同時,伴隨着7月1日後關稅的降低,乃至有可能的進一步開放政策調整,內地汽車產業將面臨來自國際對手的更大競爭壓力。屆時,將會有一批企業在這個優勝劣汰的競爭環境遭到淘汰。事實上,如今中國汽車產業從業者圈內,已經瀰漫着「寒冬將至」的情緒。

「優勝劣汰」有助於產業發展

事實上,這種淘汰更有利於內地汽車行業的發展,能夠使資源更加集中在具有發展前景的企業當中。譬如數年前收購富豪汽車(Volvo)的吉利,能否有效吸收並善用前者的核心技術,讓吉利更上一層台階?如今都已經到了檢驗成果的時刻。

國內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國產汽車面臨極大的考驗,(視覺中國)

另一方面,在國內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國產車企亦要考慮如何「走出去」,開闢國外市場,比如東南亞、非洲等有較大市場發展空間的國家。同時,面對歐洲及日本等汽車企業在內地市場形成競爭優勢的局面,當國產汽車在同等情況下走向歐洲與日本市場,又如何在這些市場分上一杯羹,形成自己的優勢?

如果汽車進口關稅再次調低,甚至近乎零關稅,對於國產車企來說,雖然會面臨更力壓力,但無疑可以使內地汽車行業「痛定思痛」,淘汰不符合市場需要的企業,鞭策國產車企不斷創新,提升自身核心技術,從而形成國產汽車的技術優勢。這才能保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上文節錄自第141期《香港01》周報(2018年12月10日)《「習特晚宴」傳降低汽車關稅 國產汽車考驗期將至》。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