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不足】報名繁複考核病例離地 海外醫生來港執業困難重重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香港近年醫療事故頻生,醫院管理局早前公布3宗醫護人員未適時察覺病人X光片顯示異常,以致延誤治療的事故。關注病人權益團體一直批評,公立醫院人手不足問題持續,醫生負擔沉重或影響診斷質素。香港醫生不足的老問題,難單靠本地醫生學額補足,增加輸入海外醫生被視為改善途徑之一,但批評者指海外醫生執業試過難,導致合格率偏低。醫學界人士辯稱若降低門檻,會拖低醫療質素。引入海外醫生是否只有執業試能把關,可否設立豁免機制,還是有其他方法釋除社會疑慮?

現時除了在香港大學或中文大學的醫科畢業生外,有意來港執業的外地醫科畢業生或海外醫生,均必須通過醫務委員會舉辦的執業試,並在認可的醫院或醫療機構擔任駐院實習醫生,接受12個月的在職訓練、評核及臨床指導,以熟悉本地醫療制度和常見疾病。完成評核的實習醫生才可向醫委會申請正式註冊。執業資格試每年舉辦兩次,分為三部分(見下表),考生必須先通過專業知識考試及英語測試,才可報考臨床考試。考生通過全部考試後,便正式成為註冊醫生,能夠在香港自由執業。

海外醫生另可以透過「有限度註冊」來港行醫,毋須應考執業試。「有限度註冊」是個別醫院及院校根據需要,推薦外國的專科醫生予醫委會,通過評核後就可以來港行醫,但通過「有限度註冊」的海外醫生,只能夠在推薦其來港的機構或醫院內行醫。「有限度註冊」的有效期最長三年,屆滿後可申請續期,亦是最長三年。

雖然現時按《醫生註冊條例》,醫委會有權豁免任何人考取執業資格試,但申請者必須有能夠令醫委會信服的專業程度。根據指引,需要有至少十年或以上的相關經驗,並且是世界知名的醫生,才具資格申請豁免執業試第一部分的「專業知識」。至於申請豁免「醫學英語技能水平測試」,則必須於2011年1月1日前,在以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的醫學院取得本科學位。如申請豁免「臨床試」,需要有六年或以上的相關專科經驗。

通過「有限度註冊」的海外醫生,只能夠在推薦其來港的機構或醫院內行醫。(資料圖片/江智騫攝)

取得英國皇家內科醫學院院士(MRCP)資格的李醫生(化名),在英國的公立醫院執業兩年,今年通過了香港海外醫生執業試。李醫生坦言,由於家人不願意移民,為了陪伴和照顧年老家人,才選擇回流香港執業,否則「不會想回到環境如地獄般的公立醫院工作」。他回港後需要實習一年,包括內、外、兒及婦產科各三個月時間,以熟悉本地的醫療制度,然後可以「轉換」(transfer)英國相關經驗的部分,到醫院的內科專科受訓。

李醫生指,在英國的工作時間遠較香港合理,因為英國的醫生受歐洲最高工時法例保障,每星期最多只可以工作48小時,假如醫院人手不足,會招聘臨時醫生填補空缺,醫生亦可自行選擇是否超時工作。另外,英國醫生不可長期工作不休假,輪班最少要相隔12小時。他舉例,在英國,平均工作四個月,只會上十天夜班,每班12小時,而且上夜班當天日間不用當值。相比之下,香港每隔三至六日就要輪一次夜班,甚至有機會是日間當值後「直踩」。雖然工時長,但香港公立醫院醫生診症時間並不充裕。「病人見公院醫生5分鐘就要離開,在英國15分鐘也算少。」李醫生慨嘆,香港醫生沒有時間看診及向病人解釋病症,而這與公立醫院工作環境不理想,醫生流失率高,導致人手不足有密切關係。

公立醫院人手不足是香港的老問題,醫生負擔沉重或影響診斷質素,亦難單靠本地醫生學額補足。(資料圖片/鍾偉德攝)

「英國『有時間生活』,而且能夠買樓買車,但在香港當醫生卻是『為了生存』。」李醫生說,香港公立醫院醫生的薪金尚算吸引,大部分英國醫生的薪金不及香港的一半,但英國的工作時間較香港少三四成。除了工時外,在英國的生活質素和住屋開支也較香港理想。他直言,許多同樣在海外讀醫的港人朋友選擇不回香港執業。作為體驗過港英兩地公立醫院工作環境的人,李醫生強調,香港若大量增加醫生,尤其是海外醫生,肯定有助減少公立醫院醫生的工作時間,紓緩醫生的工作壓力及提升醫療質素。但他也認為香港吸納海外醫生的機制有不少問題,即使像他這樣無論是語言還是文化都不存在適應問題的專才,想要回流也面對重重難關。

報考程序過於繁複

先撇除海外醫生執業試程度的問題,最基本的報名程序已過於繁複,必須簡化,否則會打擊海外醫生來港執業意欲。首次報考執業試的海外醫生,必須親身拿着報名表格回到就讀的大學,由公證人監誓以核實身份。由於在海外執業的醫生,工作地點往往距離所屬大學很遙遠,加上要安排公證人到場,令整個過程可能要耗費兩三天。雖然有必要核實報考者的身份,但可通過電郵簡化部分程序,減低報考者因覺得麻煩而不申請的可能性。

首次報考執業試的海外醫生,必須親身拿着報名表格回到就讀的大學,由公證人監誓以核實身份。(資料圖片/鍾偉德攝)

此外執業試的試期一般在每年的11月底到12月初之間舉行,但醫委會只會在考試前六星期才公布確實日期,對在職的海外醫生亦構成應試障礙。李醫生解釋,在英國向醫院申請年假,通常也要提前六星期,時間很緊迫,隨時不獲院方批假;或者要「大包圍」式地提早申請更長假期,才能確保可以來港應試。他說,自己便因不夠時間申請假期,要在香港考畢執業試同日趕回英國,落機便要立即上班。

考核內容實用性存疑

報考程序繁瑣外,現時的執業考試程度過於廣泛深入,遠超行醫的正常需要。現時海外醫生來港報考的執業試,主要分為筆試及臨床試。臨床試分為內、外、兒及婦產科。李醫生指外科和婦產科的考試內容比較合理,但內科和兒科考核的卻是研究生水平,需要考生深入認識相關的罕見病,屬專科知識的範疇,實際臨床診治時往往需要富有經驗的專科醫生處理,執業試是否有需要考核這些內容,令人懷疑。以兒科臨床考試為例解釋,考核內容包括大部分普通科醫生在職業生涯中未必遇到的病例,若測試對象不是兒科專科醫生,考核該類病例對實際工作幫助不大。他自言過去在英國接觸不少兒科病人,自信有能力應付日常的兒科問題,倘若遇上一些罕見病例,則應該立刻轉介專科醫生跟進。他又說,外科醫生對於很多內科病症也不需要完全熟悉,有基本知識便足以應付日常診症。

外科和婦產科的考試內容比較合理,但內科和兒科考核的卻是研究生水平。(資料圖片/吳鍾坤攝)

「香港執業試有很多地方給人的感覺都是不實用,英國的執業試考核內容大致與醫生日常工作相關。」李醫生舉例說,香港執業試曾經考核罕有病肝醣儲積症(glycogen storage disease),這種病約每20,000至43,000個新生嬰兒中才有一個病例,即香港一年平均有1至2個患者,而且要由極富經驗的兒科專科醫生才可照顧,若是用來考核剛畢業的醫科生或是在海外執業的普通科醫生,他認為有點不公平,因為並非所有的海外醫生都以兒科為專業。李醫生強調,實習醫生面對罕見病的機會很低,即使遇上,治療方針都依賴專科醫生意見。「除非剛畢業就要獨立處理罕見病例,不需要高級醫生或專科醫生意見和支援」,否則,沒有必要在考核試中設此關卡。

李醫生難以理解的是,英美等地的醫學水平並不差,但在當地獲得執業資格的醫生,卻需要應考香港的執業試,「這是否說英美的醫療水平不足?」對於現時香港的海外醫生執業試合格率偏低,他質疑究竟是海外醫生的水平不足,還是執業試難度過高。他反問,香港把關機構是否應探討考核內容有沒有調整空間,以符合一般醫生工作需要,將合格率提升至合理水平。

醫委會公布的海外醫生執業試合格率維持在11%至28%;部分反對放寬海外醫生來港的人士擔心若降低門檻,將有大量內地醫生湧港,影響本港醫療質素。他們的擔憂是否無理?請繼續閱讀:【醫生不足】新加坡設海外醫生執業豁免名單 為何在香港不可行?

上文節錄自第140期《香港01》周報(2018年12月3日)《考試與豁免之間 引入醫生解荒 有沒有第三條路》。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