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未來】部署多元出行 Uber CEO:希望十年後無人買車
在汽車業推出訂用服務為駕車人士提供另一種擁有汽車方法的同時,公司如Uber和Lyft正部署更多元的城市出行方式,希望進一步減少個人擁有汽車。而新世代對於汽車的熱情又是否比得上老一輩?買車文化會否就此消失?
訂用汽車提供新的擁有汽車方式,Uber、Lyft等共享汽車或網約車公司則更進一步,乾脆要令城市人放棄擁有汽車。
據交通數據公司Inrix研究,美國是個人擁有汽車成本最高的地方,平均每年花費約10,300美元,在紐約更因泊車費高昂,令成本高達近19,000美元。另一方面,汽車卻被金融公司摩根士丹利稱為「全球使用得最少的資產」。Uber產品主管Jeff Holden去年底接受彭博電視訪問時指出,汽車只有4%時間處於使用,而共乘(ride sharing)則可達80至90%。
個人擁有汽車將會遭到淘汰,因為太欠效率。為什麼仍要有自己的汽車?汽車只是一種興趣。(個人擁有汽車)根本不合理。
這種說法放在即將到來的自動駕駛將會更為明顯,因為理論上自動駕駛將會比人類司機更安全、更萬能,進一步削弱人類角色,而自駕車的價錢將比一般汽車更高,自然會以出行服務方式推出為主,而不會是個人擁有。
Uber行政總裁Dara Khosrowshahi近日還透露了更遙遠的雄心大計,他在剛過去的TechCrunch Disrupt大會上揚言Uber要做「運輸界的亞馬遜」:
要為消費者提供更多、更適合、價錢更合理的出行選擇。希望未來十年,大部分人都不再需要擁有汽車。
在自動駕駛的士以外,Uber已收購了單車公司Jump,又與電動滑板車公司Lime合作,並在部署「飛天的士」。Khosrowshahi預期,十年後網約車只會佔Uber業務不足一半;Uber的對手Lyft也同樣進軍了電動滑板車和單車市場。這些服務在未來很可能整合到在Uber和Lyft現時仍在測試的訂用計劃中,將比只有汽車的城市,出行服務更靈活。
當然,即使有了這些出行服務,買不買車不完全是金錢或效率等數字上考慮。汽車除了是個人品味和地位的展現,自由、獨立等文化意義也讓擁有汽車成為青少年的成人式。美國老牌歌手Meat Loaf就在1970年代唱出了青少年如何盼待滿16歲可擁有汽車的心情:「從咪錶的光,我看到了天堂」。
這種傳統令福特汽車行政總裁Jim Hackett對買車這種消費模式仍信心滿滿,他在本年初對《Fast Company》雜誌說:「傳媒界有一種迷思,認為人們終將放棄擁有汽車。那是一件你借錢買來、有90%時間都是閒置的物件。這是什麼心理?我們買車因為汽車能給予我們控制、獨立和自由的感覺。這些價值在未來同樣重要。」
普立茲獎得主記者Edward Humes也認為,汽車有其他交通工具難以取代的特性,他曾在《大西洋月刊》寫道:「(汽車的)方便(或有些人稱之為自由)是難以摒棄的賣點。這架可靠的運輸工具永遠都在,永遠都準備好,日程專屬於車主。巴士做不到,火車做不到,即使Uber也要乘客等。」
千禧世代對車冷感?
不過,汽車在新一代年輕人眼中,似乎愈來愈次要。現時在不少國家,年輕人擁有駕駛執照的比率已大不如前。美國密歇根大學交通研究院(UMTRI)2016年的研究發現,美國16至44歲擁有駕照的比率,自1983年不斷下跌,其中青少年跌幅明顯,例如16歲有駕照的就從當年46%,跌至2014年24%;NLI研究院也發現,日本20至24歲的年輕人擁有駕照比率也從2001年87.8%,跌至2015年79.9%;澳洲全國道路與駕駛者協會(NRMA)則發現,維多利亞省內25歲以下的駕照持有人,數目在過去10年跌了10%至35%,類似情況也見諸於英國、德國及加拿大等。
另外,汽車業解決方案服務商Cox Automotive早前委託訪問了1,250名美國人,結果在上月底發表,當中雖然多達81%和89%受訪者分別喜歡汽車的自由和方便,但共有57%認為,取得出行服務比擁有汽車重要,比2015年上升了13%。而且當中以年輕人對汽車較為冷感,分別有55%的Z世代(12至22歲)和45%的千禧世代(23至36歲)受訪者認為,交通出行重要,擁有汽車並不重要。
創辦福特汽車的亨利福特(Henry Ford)曾說:「老舊一代的殘餘必須好好地移走,準備好通往新時代的道路。」雖然如此,雷諾日產三菱汽車聯盟(Renault-Nissan-Mitsubishi Alliance)主席Carlos Ghosn不認為人們未來會放棄買車,新科技和新的出行方式只會是「添加」而非「取代」。
未來人們到底會是買車、月費訂用,還是配合更多元化的出行服務,莫衷一是,但新形式的萌芽,至少反映了「擁有」汽車這回事已不可同日而語。
上文節錄自第128期《香港01》周報(2018年9月10日)《從擁有汽車到訂用服務 買車將成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