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東莞八成企業設「機器換人」目標 對港是危還是機?

撰文:慈美琳
出版:更新:

自20世紀80年代起,廣東的低成本和香港的國際化,一度令雙方構成「前店後廠」的共贏局面,而當廣東資本逐步積累、人力成本愈發高企,轉型的關口自然來臨。有人說,今日的廣東已經不需要香港,「前店後廠」已是歷史,亦有人認為,製造業轉型是香港的新契機。(此文為製造業轉型.下篇)攝影:梁鵬威

東莞於2016年初定下目標,三年內全市八成企業要「機器換人」。

2015年,東莞首間「無人工廠」落成—生產五金器件的長盈精密技術公司,以機械人、數碼加工設備、無人運輸車和自動化倉庫,代替近600名工人。2017年,該公司又和日本百年企業、世界機械人領軍企業之一的安川電機合資成立機械人公司,冀利用日本自動化經驗,研發及生產近年市場需求量激增的小型工業機械人。

「機器換人行動計劃」​

「無人化」亦是內地當局推動製造業轉型的重要方向。東莞政府2014年啟動「機器換人行動計劃」,冀「推動技術紅利替代人口紅利,提升製造業發展質量和水平」,同年還邀來香港科技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學教授、DJI無人機的董事長李澤湘,在東莞松山湖旁建立機械人產業基地。上月中旬,32名立法會議員出訪大灣區城市時,曾到該基地考察,及後民主黨主席胡志偉表示,感受到內地政府大力推動創新科技,又強調這對香港而言是很大的警號。

《香港01》記者比立法會議員早幾天參觀該基地。據基地服務中心負責人林增豪介紹,這裏最初只有幾個港科大畢業生,幾年間科研團隊漸漸壯大,引來智能設備、工業機械人、家庭及娛樂機械人等不同領域的人才進駐,並長期和紅杉資本、高瓴資本等大型風投公司保持合作。

李群自動化專研工業機械人,可為轉型企業制訂生產線「無人化」方案,員工以85後、90後為主。

替換8000萬產業工人

除了科技新貴汪滔,石金博也是李澤湘的高徒之一,她創辦的李群自動化是基地的「標杆企業」,專研工業機械人,可為轉型企業制訂生產線「無人化」的方案。石金博曾表示,要回應製造業轉型的時代需要,就要逐步以機械人替代中國8,000萬產業工人。該公司成立初期就獲紅杉資本投資,並接到美國蘋果公司訂單,後來又為美心集團開發月餅包裝生產線—讓運作人手從28人縮減到4人,每小時可包裝2,400盒月餅。

除了發展機械人基地,李澤湘還於2016年3月成立粵港機械人學院,向廣東工業大學和東莞理工學院招生,並不時邀香港科技大學學生北上交流。在學院樓上讀書的學生,到學院樓下就可實習,甚至創辦公司、獲得融資,形成無障礙的「產學研鏈條」。

首批入學的梁同學告訴記者,自己一直對機械人很感興趣,後來通過學校內部篩選得以參與這個培育計劃。他認為,基地創業氛圍濃厚,他經常有機會參加創新比賽,但學術方面相對薄弱,故希望畢業後能到香港科技大學深造。他說,創科人往外面跑是常識。

東莞市委書記李業升曾公開感謝李澤湘的貢獻,稱以機械人為代表的智能製造對東莞轉型升級至關重要。當地更於2016年初定下目標,三年內全市八成企業要「機器換人」。

2014年,港科大教授、DJI無人機董事長李澤湘受東莞政府邀請,創立機械人基地。

香港可做「補習先生」

2017年,東莞的本地生產總值(GDP)較2016年增長8.1%,高於內地平均值6.9%,而整個廣東省的GDP增長亦有7.5%,整體GDP連續29年在內地省份中居首,佔全國經濟總量超過一成。 不過,1980年代至今,廣東產業結構已經改變,曾經佔比過半、以製造生產為主的第二產業,如今已被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追過,其金融、物流、旅遊等產業愈發強勢。

目前中國使用的工業機械人仍多依賴國外技術。

「『前店後廠』已經是很primitive(原始)的詞語。」李芝蘭說,當初之所以形成這種模式,是因兩邊有比較優勢,廣東有低成本,香港有國際化,前者銳意發展第二產業,後者向第三產業轉型。彼時港商北上設廠,會將貿易、研發等功能留在香港。如今,其他省份冒起,加上在粵企業資本累積,廣東也積極向第三產業轉型,便和香港衍生出「誰是龍頭」的爭議。

她指出,城市間的競爭思維已令大灣區的討論失焦,因為大灣區本應是一個整體,討論不應局限於產業分工,而應該去想,「香港有什麼瓶頸?珠三角有什麼瓶頸?如何一起合作,幫我們做得更加好?」

李芝蘭又認為,香港土地問題嚴峻,有限空間內不能無窮引入外來人才幫助發展,而珠三角仍有土地可以利用,同時有多元人才,可作為香港的「人才reservoir(儲備池)」。與此同時,內地營商環境仍不健康,需要進一步改革開放,所以香港仍然是重要的學習對象,但角色將從出錢起廠的「老闆」,轉變為輸出經營管理經驗的「補習先生」。

上文節錄自第111期《香港01》周報(2018年5月14日-5月20日)《透視大灣區系列——製造業升級:「世界工廠」轉身「前店後廠」緣盡?》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