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東豪專欄】80分俱樂部
中學同學患重病,休養後重返工作,但帶着復發的風險,他的世界從此不一樣。他是醫生,除了是職業,他覺得是使命,幫到人盡可能幫。過去,每日看症的時間表違反時間的限制,首先像航空公司over-sell機位,然後從病人和病人之間的時間偷位,務必把自己的每分每秒填盡。如果一個人的工作狀態有capacity這回事,超過十年時間,同學這副機器以150%運作。逃離死門關之後,他說:「現在我的目標滿分是80分。」
大家樂「為你做足100分」的廣告口號太成功,已成為香港人的日常詞彙。這句話簡直是香港人的寫照,顯示無時無刻的拼勁,顯示精益求精的決心。沒有人覺得這句話有問題,因為身邊人都是這樣生活,即使有人覺得不妥,也不敢作聲,因為有問題的應該是自己。做足100分,在今日社會環境太理所當然,由細到大,由讀書到工作到做人,我們都自動以100分定為滿分,並以滿分為目標,以為這是唯一道路。我想介紹另一個選擇,對,100分以外有其他可能性。這個可能性是「做足80分」為人生目標,每做一件事,由零開始學習,不斷尋求進步,態度仍然是搏盡,但分別是,去到某位置便停下來,終點永遠不是滿分,一件事達到八成夠好了。同一件事,兩班人在拼搏,大部分人不停手,誓要做足100分,一小撮人達到80分便收隊,轉做另一件事。我認為「80分俱樂部」會員活得較快樂。
我是「80分俱樂部」的會員,驕傲地向外表露身份。這俱樂部的會員不多,只是外面大部分人覺得80分的概念,代表態度馬虎和欠毅力,看不起這群另類人。「80分俱樂部」會員卻自得其樂,因為他們知道由80分走到100分的一段路,需要一種偏執、狂熱和源源不絕的氣力。0到80是好玩的,由無至有,過程充滿不確定性。學習不是一條直線,最斜的部分最令人陶醉,感覺到自己在進步,是一道巨大的推動力,而進步不是必然,患得患失感覺製造令人嚮往的心境。達到80分之後,我們可選擇做另一件事,同樣以80分為目標,享受最斜的一段路,或可選擇什麼不做,享受太少人專注的動作,叫休息。
搏盡,假設我們擁有無限的資源,包括時間和體力。先說時間,我們對時間從不客氣,永遠攞到盡,視時間為用之不盡的資源。一件工作未做完,便開始另一件工作。同一時間只做一件事,好像落後於別人。精力也是有限,機器用得多會壞,維修的時候,我們感覺是浪費時間。由80分到100分,這段路難行至極,這段路有另一個名字,叫追求完美。情人要完美、身材要完美、結果要完美,我們被洗腦,完美是唯一可接受的標準。追求完美注定不快樂,因為可能根本沒有完美,即使完美存在,它遙遠兼迷霧,花上無窮力氣,也未必觸摸得到。
20年前,我接觸到一個改變人生的概念:八二原理。我們用兩成時間做一件事的八成,然後用餘下八成時間,完成這件事的餘下兩成,為求做足100分。意思是,我們花巨大精力於把一件本來做得不錯的事,做到完美。從此,我對完美的看法不再一樣,這概念太震撼,我不再相信做足100分。
這是數學,如果我接受80分,不追求完美,每件事我只需要花兩成時間,其餘八成時間,我可以做多四件八成的事情。換句話說,做足100分的人花盡精力只做一件完美的事,我卻做了五件八成的事。而且我做得開心,不用在黑暗中追求一件可能不存在的事,目標定得不妥,過程不可能愉快。
世界需要追求100分的人,有些人執着地走向完美,這些人打破人類極限,走進無人踏足的領域,值得嘉許。但大部分人欠缺打破極限的能力,以及有限資源,硬要追求完美,等於追求失望。做足80分聽上去不夠長進,似是滿足於二流水平,但我們有否細心考慮追求完美的代價?我的中學同學經歷生死關頭才領悟到什麼是滿分,希望更多人在平凡日子想想,100分和80分的差別。
上文刊載自第109期《香港01》周報(2018年4月30日)《80分俱樂部》。
更多《香港01》周報特約撰稿人蔡東豪專欄《企管人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