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摔角?角力?
摔跤?摔角?角力?在牽涉摔撻的運動中,這三者經常被混淆使用,然而它們是否真的是同一回事呢?
其實,角力和摔跤都是共同指涉「Amateur Wrestling」。角力乃台灣譯法,而摔跤則較常見於香港和內地。
至於摔角,泛指「職業摔角」,英文是「Professional wrestling/Pro Wrestling」。
角力/摔跤
摔跤跟田徑一樣,都可能是世上最古老的競技運動之一。出土壁畫顯示,較具形式的摔跤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便已出現。早在公元前708年,摔跤便成為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競技項目之一。而在中國,角力運動在春秋時代就經已相當盛行。按北宋《角力記》記述,民間會在正月十五的上元節舉行角力表演,經常會出現「萬人空巷」的盛況。
古代希臘視摔跤為一種科學、一種上帝賜予的藝術,以及對年青人最為重要的運動訓練。運動員在比賽時會赤身裸體,並在身上抹上一層橄欖油和細沙,以保護皮膚免受陽光和寒風傷害。比賽要求選手在不用打擊的情況下,使對手背部著地、表示降服或踏出比賽範圍。直至公元前708年,摔跤正式成為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比賽項目,流行在希臘城邦之間。
在羅馬時期的摔跤,是建基於伊特拉斯坎文明的遺產和希臘摔跤之上。羅馬摔跤流行於年輕貴族、士兵和牧羊人之間。傳聞在羅馬軍營中,摔跤亦是解決士兵間紛爭的其中一種方法。根據古羅馬政治家與歷史學家——卡西烏斯·狄奧(Classius Dion)所言,摔跤成就了羅馬的軍事成功。可是,在公元139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Emperor Theodosius I)禁止所有異教的遊戲,並宣布終止舉辦奧運會。 自此,摔跤作為民間玩意一直流傳。
事隔1700多年,直至1896年摔跤才正式重回奧運的懷抱,成為現代夏季奧運會的比賽項目之一。那時的摔跤比賽並沒有體重限制,而且比賽規則跟今天的古典式摔跤類似,但一回合中並沒有時間限制。1904年,自由式摔跤亦成為奧運項目之一。
(自由式摔跤經典動作)
奧運摔跤的比賽方式有兩種:古典式摔跤及自由式摔跤。古典式摔跤,又稱為希羅式角力(英語:Greco-Roman wrestling)。希羅式角力中,選手只可以使用手臂以及上半身,亦只可纏抱對方的上半身並使之摔倒。不可利用腿部攻擊或抓著對手臀部以下位置。自由式摔跤(英語:Freestyle wrestling)中,可以使用和攻擊全身部位,用抱頭、抱頸、抱軀幹、抱上下肢、纏腿、勾足、挑腿等動作將對方摔倒取得分數或壓制。
職業摔角
比起著重競技的摔跤運動,職業摔角無疑更像一個在擂台上進行的娛樂活動。職業摔角可以追溯到19世紀的遊藝大會,當時場內會聘請一些身型健碩的壯男進行角力表演。台上雙方會事先擬定好「劇本」,務求讓觀眾看得緊張刺激。及至20世紀初,這種獨特的表演日趨專門化,最終變成了今天流行世界的職業摔角。
二戰期間,職業摔角一度式微,但很快又在四五十年代復甦。美國、墨西哥及日本都出現了各自的職業摔角組織及摔角明星,例如美國WWE(World Wrestling Entertainment)就以Gorgeous George作領軍人物,而墨西哥CMLL(Consejo Mundial de Lucha Libre)則由本土英雄Santo做代表。
為了增加娛樂性,很多賽事都會加入一些另類的表演環節。WWE就喜歡在比賽途中混入其他選手,以改變整場賽事的發展趨勢,選手們甚至會在接受訪問時互相偷襲。至於CMLL的選手則會戴上面具,並配以華麗服飾登場。他們打鬥時很喜歡用上各種空中動作,力求帶來最震撼的視覺效果。
(WWE十大終結技)
(CMLL的華麗動作)
提起職業摔角,香港本土亦有一個摔角組織,那就是「港摔」。它由一班摔角愛好者在2004年成立,更在2008年時建立了全港首個擁有摔角擂台設備的訓練基地——港摔訓練中心。港摔成員亦到過韓國、台灣等地學習,將當地推廣摔角運動的經驗帶回香港。從2011年開始,港摔先後參與了數場國際賽事,並受很多觀眾支持。各位對摔角有興趣的朋友,不妨登入港摔的官方網站,一同支持本地摔角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