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家拳法|中國史上首部內家拳專著 內含穴法、拳法、勁法、心法

撰文:李開泰
出版:更新:

明末大儒黃宗羲的《王征南墓誌銘》把中華武術分成內外兩派。他的三兒子黃百家更成為首位為武當內家拳著書立書的人,寫成了一部《內家拳法》。

黃百家拜師王征南 盡得真傳為內家拳著書立說

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於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謂內家者,以靜制動,犯者應手即仆,故別少林為外。
黃宗羲《王征南墓誌銘》

明末大儒黃宗羲(1610-1695),以動靜之別把中華武術分成了內外兩派,奠定了後世內家拳的傳承系譜。可惜的是,除了《王征南墓誌銘》裡的一句「以靜制動,犯者應手即仆」外,他就再無任何補充,致使內家拳法在名滿天下的同時,也惹起了無窮爭議。所以嚴格來說,歷史上第一個真正為內家拳著書立說的人,不是黃宗羲,而是他的三兒子黃百家。

黃百家(1643-1709),出生於浙江余姚。幼承庭訓,他從少追隨黃氏長輩研習經學,期後又在父親門下學習,精通經史子集。他曾進京參與《明史》的編撰工作,黃宗羲未能完成的《宋元學案》,亦是由他續寫。而在詩書以外,黃百家好武技,他師事武當內家拳傳人王來咸,即《王征南墓誌銘》內的主人。爾後又在武術家梅文鼎身上,請教了「推步法」。最終他將半生所學傳結集成書,著下了《內家拳法》一文。

史上首部武當內家拳專著《內家拳法》內容

《內家拳法》非常簡短,全文不足三千字。承接著《王征南墓誌銘》的風格,《內家拳法》同樣推舉武當張三豐(書中寫為「張三峰」)為內家拳之祖,並明言內家拳技遠高於少林的外家拳法。但與《王征南墓誌銘》的敍事不同,《內家拳法》以介紹拳技為主,內容可以分成打穴法、拳法、勁法及心法。所謂打穴法,其實就是列舉一些對敵時常用的要穴。

王來咸像。(網上圖片)

按《王征南墓誌銘》記述,王來咸精通打穴,曾用打穴法降服惡霸,又助遭牧童誤傷的人解去暈穴,因此《內家拳法》甫一開首便介紹了各種對敵時常用的大穴,包括死穴、啞穴、暈穴等。但除了穴名外,書內就無進一步介紹具體的打穴方法,不曉得是習者自行領悟,還是害怕後人誤以打穴傷人。

至於在拳法部份,書中一共載有兩套拳法,分別是「六路」和「十段錦」。從文字可見,兩套拳俱屬長拳體系,有「通臂」、「揚鞭」、「衝擄」等技,亦有不少連環招式如「急步三追」、「滾斫進退三回」等。由於兩套拳法採用的手法一脈相承,故在應用上有許多相通處。惟六路行比較緊湊,主要助習者「練骨,使之能緊」,至十段錦則講求放鬆、「使之放開」。一般而言,要先練六路、再習十段錦,達致兩勁平衡。

據說在宋仁宗年間,殿中省御醫王唯一曾經打造了兩個與人身齊高的針炙銅人像,可惜皆已失傳。現時保留下來的銅人像,多為明朝樣式。圖中當為中國國家博物館所收藏的銅人像。(圖片擷取自https://bit.ly/3mLfWFT)

最後在勁法與心法方面,黃百家引述師父所言,指出內家拳法共有三十五手,如斫、削、磕、靠等,並有十八種步法,包括墊步、碾步、衝步、曲步等。乍看之下,內家拳的勁法十分複雜,黃百家亦沒有詳細介紹每勁的實際內涵。但其實這諸多勁法,皆可以用五個字連貫之,即「敬、緊、徑、勁、切」五種練拳心態。只要緊抱著這五字心法,演練其他勁法就不成問題。而這種由繁到簡的練拳訣竅,正是《內家拳法》一書的宗旨。

經過數百年演變,,這五字心法已經有各種不同的闡釋方法,很難再追溯到黃百家的原意。而近代傳世的內家拳法,無論在傳承和技法方面,已經與《內家拳法》所載的大相徑庭。許多內家武者俱不再奉張三豐為祖師,形意門的興起亦證明了內家拳的打法不止於「以柔制剛」。不過,這並非代表《內家拳法》完全在當代武術界失去蹤影。在現時寧波一帶,便有人教授著一種名曰「四明內家拳」的武術,他們奉張松溪為祖師,並以《內家拳法》及《王征南墓誌銘》作門內最重要文獻。

從歷史的角度看,《內家拳法》是第一部具體介紹武當內家拳的專著,為「以靜制動,犯者應手即仆」一句增添實際意義,並開創了「以簡御繁」的練拳心法。與此同時,這部書亦令到內外二家的爭論更趨熾,大大影響了後世各流派的技理和發展。《內家拳法》的在國術史上的重要性,絕對無庸置疑。

武圖App2

【形意拳共分有十二形,不曉得大家能否盡數?點擊圖片觀看文字說明】

+7

八種太極發勁方式,點擊圖片觀看文字說明: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