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防身教學示範片「定格連打」 一個簡單方法教你分辨好壞技術
喜歡武術研習者都會上網看影片,學習一下不同武術的技術,就算平常用不著也「得個知字」。
教學示範在網上有如恆河沙數,不論什麼門派大概也可以找到。只是,量多質素自然就會參差,更出現很多超乎想像的示範,例如凌空勁、怒目摔、及打得人「彈彈下」的跳跳拳。
武備志談過這些極端例子,這次我就談另一種奇怪教學:「定格連打」,又稱「回合制格鬥術」。
我們能理解「餵招」是需要先攻者以一個較慢的方式攻擊,但定下來被打一分鐘,也太誇張了吧?
延伸閱讀:
極端例子
搏擊圈流傳著一段「定格連打」極致的影片,由於原片已被下架,只能透過相關評通影片一窺究竟:
這被戲稱為「海關搜身拳」的示範,確實不知所謂。或許可以為片中主角找個藉口,說他也只是想展示不同技術的角度與可能性,但也解釋不了為何對方要以極慢速打一拳然後定著不動。
萬變不離其中
這種教學/示範有無數例子,但每個片段都是差不多的:
一開始老師會叫自己的學生出一拳,而這一拳一定是直拳,大多還要是踏步出拳。大家又有多常在搏擊中看到踏步出後手拳呢?
打出這一拳後,學生絕對不會把手收回來,而是定在那兒。大家又有多常在搏擊中看到打了一拳後沒有計劃地不收拳呢?
此時師傅就會有各種的連打、抓摔,瀟灑萬分。而學生在「被擊中」的時候,一定不會動,繼續受攻擊,而手也會定在那兒。大家又有多常在搏擊中看到一個人堅持舉著手被人打,還要打多久也繼續站在那兒?
學生也不是完全沒有反應的,這太不合理了! 學生也是人,所以在被攻擊下陰、眼、喉嚨這些要害時,他們會畏縮。在縮的時候,老師就能轉向鏡頭,展示出一個「哈哈你看多有效」的笑容。
每次定下來,都令人想到「回合制」的遊戲,要等對方出招後再到自己回合出一樣。只是老師那個回合可以打十拳。
閃電俠與龜
在真實情況下做到這種連擊,只有兩個可能,要麼你是閃電俠(如果你比較喜歡漫威那就用「快銀」吧),要麼對方慢如龜,而在這兩個情況下,你不需要用武術也能解決對手。
如果你在對方出拳那一下可以做這十多個動作,快成這個樣子的你大概隨便也能解決對方,例如跑到他背後推他;而假如對方出拳是如此慢,好讓你可以在他出拳時出這麼多拳,我還真希望你別出手,他身體大概很虛弱,不適合任何對打。
延伸閱讀:
【中國武術.打假】官方封殺「傳統武術大師」 結局可能適得其反
平衡「餵招」與不合理
我們都知道,教學片、示範片需要「鍡招」,也就是示範者清楚對方會用什麼攻擊自己、或會有什麼反應,再示範動作,以展示該技術的動作和應在什麼時間使用。
而同時對手的反應不會太過激烈、速度也不會很高,不然該示範會變得不清晰,而且難以控制,表現出來的效果也不會好。所以每次看到示範就說「這樣套招我也行啦」、「實際搏擊那會這樣」也是不合理的。大概沒有人會要求每次示範也是實際搏擊吧?
這跟平常做的組合拳訓練、以及一些反應訓練一樣,也是在某一情況下,做出特定的反應和動作,好讓肌肉記下動作。難道也要在訓練時跟教練說「這沒有用啦,實際打的時候他不會這樣的」?
訓練是訓練、搏擊是搏擊、示範是示範,各自有自己的用途和目標。示範因為是教學,就必須更慢更清晰,這大家也能理解。
如何去分辨
但去到以上那種「回合制」的示範,明顯太過分,已經是最終幻想系列(剛好FF是回合制)。那我們該如何去分辨那些教學不合理呢?
第一,是靠愈來愈少人用的Common Sense。當然,這個Common Sense也不真的是Common,這兒指的是武術的Common Sense。
在看過這麼多示範,這麼多比賽片,相信讀者或多或少也會知道也些示範合理,那些不合理吧?
如果你不太肯定,也可以靠一點數學,也就是——「鬼扯指數」:N的N次方。
N指的是「發出對方沒有反應的攻擊次數」,也就是說,如果一下的話「鬼扯指數」是1,兩下的是4,三下是27;如果對手堅持不收手不移動,那就變成N+1再計算,一下的話是4,兩下就已經是27。
而「鬼扯指數」大於5 的話,應該就可以完全不理會。(非精密數學,大家明白超過兩下已經不合理就好)
第二,就是靠實踐。如果一些技術不知道好不好用,那就找個朋友、師兄弟真的用一下那個技術,就知道究竟是荒謬還是實際。有很多技術看似奇怪,但說不定你做得特別好,或者有奇效。試一下又不會有什麼損失呀。
題外話,那些近乎「花式自殺術」奪刀教學,因問題過於嚴重,要另文再述。
今次係咁多!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武備志立場。)
【形意拳共分有十二形,不曉得大家能否盡數?點擊圖片觀看文字說明】